2024年3月4日和5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第二次会议。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在北京举行
全国人大代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
刘教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CPPCC)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兼医学部主任。
巧姐院士
单独参加会议
提交议案和建议。
认真履职积极建言献策。
以病人为中心推进医疗创新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3月6日,刘代表在宁夏代表团作了题为“以病人为中心推进医疗创新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发言。
他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虽然只是短短一句话,但其内涵深刻而丰富。医疗卫生能力的提升无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医务人员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利用不断创新的技术来提高疾病治疗水平。近十年来,我们率先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领域,进一步提高了疾病治疗水平,相关创新产品领先于国际市场。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在医疗设备集中采购的背景下,希望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认真调查并注意保护我国的医疗科技创新成果。
刘认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正视并有效化解临床医疗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他在这里提到的问题与临床用血有关。我国临床用血供需关系较为紧张,因此他建议从法规、管理或技术措施入手“开源节流”。其中,修改献血法、扩大献血年龄以扩大采血来源,可能是从法律法规上缓解血液供需矛盾的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1998年10月1日实施,该法提倡18至55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2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献血年龄为18至65岁,亚欧等大多数国家的献血年龄为18至65岁。香港、澳门和台湾省的献血年龄也是18至65岁。由此可见,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将献血年龄由18岁调整为65岁是合适的、可行的。”
除了修订献血年龄外,刘钟君表示,通过进一步加强术中自体输血管理,设立肿瘤患者术中自体输血技术研究项目,使临床用血更加科学合理,并大力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鼓励和组织工作,努力提高中国成千上万人的献血率,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用血水平。
加强中国的生育保障体系
建设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助力医学美育
加强医学教育宏观管理的协调机制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巧姐委员就加强中国生育力保存保障体系、建设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助力医学美育、加强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协调机制等提出建议。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推迟初婚和初育年龄是不可避免的。生育能力下降或受损不再是少数患者的问题,而是健康育龄人群面临的共同困境。对此,巧姐委员表示,“从生育保护和现有技术应用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及时、适度、有序地开放对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一些原有限制,以适应发展。”
在关于“加强我国生育力保存保障体系”的提案中,巧姐建议,一是加强育龄人群生育力评估和对辅助生殖技术的科学认识;其次,要有序放开卵子库服务范围限制,积极加强“生育友好型”保障体系建设;最后,要着力加强生育力保全和保护政策法规的监督体系。
对于建设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助力医学美育,巧姐表示,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的建立将成为医学学科面向公众的重要窗口,在医学文化保护传承、健康知识普及推广、医学研究总结展示、国内外交流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div][div]
“医学教育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巧姐认为,加强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协调机制,统筹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意义重大,事关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和卫生事业发展。
在分析了我国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存在的问题后,巧姐委员建议,一是加强医学教育管理的顶层设计,成立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全国医学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二是加强医学教育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并落实议事协调机构相关意见。三是细化医学教育管理机构职能,重点加强高校附属医院建设和管理。
来源|宣传中心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