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印发的《促进消费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指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化旅游、医疗等行业设备投资规模将比2023年增长25%以上。
《方案》明确了四大行动: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利用、标准提升。其中,实施设备更新行动要提高教育和出行医疗设备水平,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设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设备更新换代。推进医疗机构病房改造升级,补齐病房环境和设施短板。
下面附上原文: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促进大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24年3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促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计划
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利在当下、利在长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特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一般要求
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要以习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部署,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升级达标四大行动,大力推广先进设备生产和应用。不断提高先进产能比重,推动更多优质耐用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大幅提升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
——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各类装备和消费品升级的差异化需求,依靠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供给和服务。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支持力度,打好政策组合拳,引导商家适度让利,形成规模效应提档升级。
——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品和设备,提高安全可靠性水平,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摆脱地方保护。
——坚持标准引领和有序提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加快节能降碳、环境保护、安全、循环利用等领域标准制定修订。统筹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消费者接受程度,有序推进标准实施。
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化旅游、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比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性能达到A级的产能比例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R&D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和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翻了一番,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二是实施设备更新行动
(一)推动重点产业升级。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以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空、船舶、纺织、电子等重点行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电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广能效和节能水平先进的用能设备,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和软件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培育数字经济赋能新模式。严格执行能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
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将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城市生命线工程、安防等重点分类推进更新改造。加快不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安全风险高的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推动各地自来水厂和加压调蓄供水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有序推进供热计量改造,持续推进供热设施设备改造。重点关注外墙保温、门窗、采暖装置等。,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继续实施燃气等老化管道整治。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短板和强弱项改造。推进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窨井盖等城市生命线工程智能感知设备建设。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改造。
(3)支持运输设备和老旧农机更新。持续推进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支持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升级改造。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运行的柴油货车。加强电力、氢能等绿色航空空装备产业化能力建设。加快高能耗、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大力支持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完善新能源动力船舶配套基础设施和标准,逐步扩大电动、液化天然气、生物柴油、绿色甲醇等新能源动力船舶应用范围。继续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结合农业生产需要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扎实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加快农业机械结构调整。
(四)提高教育和文化旅游医疗装备水平。推动有条件的高校和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和更换先进的教学科研技术和设备,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严格执行学科教学设备配置标准,保质保量配置,及时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推动索道、缆车、游乐设备、演艺设备等文化和旅游装备升级。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设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设备更新换代。推进医疗机构病房改造升级,补齐病房环境和设施短板。
三是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5)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畅通流通渠道,促进汽车梯次消费和更新消费。组织开展全国性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引导行业有序竞争。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推进汽车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交互系统建设。
(6)家用电器以旧换新。以提高便利性为重点,畅通家电消费链条。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和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对以旧家电换购节能家电的消费者给予优惠。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补贴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加快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
(七)推动家装消费品更新换代。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让利等多种方式,支持居民对旧房、厨卫进行局部改造,持续推进住宅适老化改造,积极培育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费。推动家装样板间进商场、进社区、进平台,鼓励企业建设线上样板间,提供价格实惠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第四,实施回收行动
完善废旧产品和设备回收网络。加快发展“以旧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支持耐用消费品生产、销售企业建设逆向物流体系或与专业回收企业合作回收居家废旧消费品。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支持建设一批集中分拣处理中心。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推广上门取车服务模式。完善公共机构办公设备回收渠道。支持发展废旧产品和设备网上交易平台。
(九)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不断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促进便捷交易。大力发展二手车出口业务。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防止用户信息泄露和恶意回收。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企业建立健全平台内配送企业和用户评价机制,加强信用记录、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共享。支持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二手交易、翻新维修等服务。
(十)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鼓励对符合条件的废旧生产设备进行再制造,再制造产品和设备的质量特性和安全环保性能应不低于原型新产品。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技术,提高再制造和加工水平。深入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传统装备再制造,探索风电光伏、航空空等新兴领域高端装备再制造。加快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和设备剩余寿命评估技术研发,有序推进产品、设备和关键零部件阶梯化利用。
(十一)促进资源高水平循环利用。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引导低效产能逐步退出。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支持政策,研究扩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体系覆盖面。支持建设一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再生资源深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有序发展以地沟油和非粮生物质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液体燃料。探索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再生塑料、再生金属等再生材料使用信息追溯系统。不断提高废有色金属利用技术水平,加强稀贵金属提取技术研发和应用。适时完善退役动力电池及再生材料进口标准和政策。
五、实施标准提升行动
(十二)加快完善能耗、排放和技术标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制定修订一批产品和设备能耗限额、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和设备的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加快提高节能指标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快乘用车和重型商用车能耗值相关限值标准升级。加快完善重点行业排放标准,优化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修订完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修订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提高风力涡轮机、光伏设备和产品的升级和退役标准。
(十三)加强产品技术标准完善。以汽车、家电、家居产品、消费电子、民用无人机等消费品为重点,加快安全、健康、性能、环保、检测等标准升级。加快完善家电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大力普及家电安全使用寿命和节能知识。加快消费品质量标准升级,制定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碳标识等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引领、绿色认证、高端认证作用。
(十四)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供给。提高材料和零件的易回收、易拆卸、易再生和再制造等绿色设计标准。制定和修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标准等再生资源回收标准。出台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二手交易中信息清除方法国家标准,指导二手电子产品经销企业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二手电子产品可利用性分级标准。
(十五)加强重点领域国内国际标准衔接。建立健全国际标准一致性跟踪转化机制,开展中国标准与相关国际标准对比分析,转化一批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支持国内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支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标准走向全球。加强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国内国际衔接。
第六,加强政策保障
(十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回收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财政支持范围。坚持中央和地方联动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通过中央财政安排的节能减排补贴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汽车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使用中央财政安排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相关资金,支持家电等领域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继续实施老旧营运车辆和船舶更新补贴,支持老旧船舶和柴油货车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利用中央财政安排的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和电池更新。充分利用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进一步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大绿色产品采购力度。严明财经纪律,加强财政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十七)完善税收支持政策。加大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力度,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推动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销售者“反向开具发票”的做法。配合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研究完善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优化税收征管标准和方式。
(十八)优化金融支持。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对符合再贷款偿还条件的银行贷款,中央财政给予一定贴息支持。发挥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工作机制作用。引导银行机构合理增加绿色信贷,加强对绿色智能家电生产、服务和消费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期限和授信额度。
(十九)加强要素保障。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的保障。对不新增用地、以更新设备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简化前期审批程序。统筹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贮存和回收利用设施建设,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二十)强化创新支撑。聚焦长期困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和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问题,积极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完善“揭榜”“赛马”、创新产品迭代等机制,强化制造业中试能力支撑,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
各地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政策解读,为推进大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加强协调配合,加强中央和地方联动。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方案和配套政策,落实部门责任,加强跟踪分析,推动各项任务落实。重大问题应按程序及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