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诚信创新、交流互鉴,推动健康文化进入新境界、健康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健康福祉达到新水平。
《意见》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卫生健康行业精神内核,推进卫生健康系统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建设,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做好卫生健康权威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精心开展卫生健康专题、形势、政策、成果、模式宣传,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找准卫生健康政策举措与人民群众关切的契合点,回应公众关切,凝聚社会共识。
《意见》要求,繁荣卫生健康文化产品创作,高水平建设文化传播传承阵地,促进卫生健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强卫生健康文化交流互鉴。
《意见》还对完善文化建设制度体系、加强调查研究和经验推广作出了部署。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卫生文化建设的意见
国魏璇发【202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疾控局:
人民健康是中国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健康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健康文化建设,更好增进全体人民健康福祉,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般要求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两个创建”的重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健康文化进入新境界,健康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健康福祉达到新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2)工作目标。
——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深化,思想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卫生领域意识形态向上态势不断巩固。
——卫生与健康文化的研究阐释、宣传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深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卫生与健康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卫生与健康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
——卫生健康和文化服务内容和手段更加全面,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卫生健康和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卫生健康文化中外交流对话不断深化,中国卫生健康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更加坚实。
(3)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宣传思想媒体、党管互联网和党的文化领导。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健康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文化的新需求新期待,引导和激励人民群众和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积极参与健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坚持诚信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卫生与健康文化工作体制、思路、话语和方法创新。
坚持交流互鉴。传播中国卫生健康文化理念,讲好健康中国故事,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卫生健康文化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助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二是坚持思考铸魂。
(四)加强理论武装。组织全系统深入学习、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着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卫生健康宣传和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加强研究、解读和宣传。充分发挥国家高端智库等研究机构作用,集中优势力量,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与健康工作重要论述的系统性、整体性研究和阐释,围绕服务中国现代化的卫生与健康事业开展理论研究,推出一系列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成果。丰富理论宣传方式方法,组织推出接地气、生动活泼的理论文章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读物,开展客观、差异化、互动性强的理论宣传,回应群众关切和期盼,增强说服力感染力。
三是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筑牢健康产业精神内核。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抗击非典、抗击疫情、中国医疗队等伟大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全行业进一步唱响“尊重生命、挽救生命、甘于奉献、大爱无国界”的主旋律,让崇高的卫生职业精神旗帜高高飘扬。从党的100多年奋斗历程中挖掘人民卫生健康事业的红色基因,讲好新时代传承白求恩精神、红色医生精神等感人故事。
(七)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向“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推荐先进典型,联合各地推进“最美医生”“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和先进典型宣传活动,打造“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群体形象。组织开展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奖章、全国优秀医学人才、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表彰活动,利用“中国医师节”和“国际护士节”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树立行业精神榜样和价值标杆。
(八)加强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领域职业道德建设,带动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修医德、行仁德。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把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定期组织开展“学雷锋下乡”“名医走基层——志愿服务行”等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第四,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
(9)挖掘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深入研究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并作出现代、通俗、创新的阐释。普及名医、经典医书、传世名方、道地药材、非遗项目等中医经典元素。发挥中医药古籍文化载体作用,系统保护、研究和利用中医药古籍,加快实施《中华医典》等整理出版工程,建设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加大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传播和推广力度。
(十)深入实施中医药文化提升工程。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竞赛、征集、阅读、科普等各类群众性活动,让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快从内容供给向产品供给转变。积极发展中医药博物馆事业,推进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和中医药博物馆体系建设,搭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体验场馆、知识角等交流平台,拓展中医药文化服务。
动词 (verb的缩写)广泛促进社会共识
(十一)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教育,推进新时代幸福健康家庭建设,遴选一批幸福健康家庭典型,讲好新时代美好爱情、幸福婚姻生育、和谐家庭的好故事。开展适龄婚育健康教育,宣传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和科学育儿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倡导适龄婚育、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加强对年轻人婚育观、家庭观的引导,培育新型婚育文化。
(十二)加强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丰富健康文化内涵,在全社会倡导爱祖国、讲卫生、建文明、重健康,传播“治未病”理念,推动人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和方法,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加强健康教育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进一步提高权威科学健康知识的传播力和可及性。
(十三)增强新闻舆论公信力。做好卫生健康权威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遵循互联网新技术和舆论发展规律,建设互联网新媒体宣传阵地,夯实互联网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做大做强主流意识形态舆论。精心开展卫生健康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果宣传和典型宣传,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找准卫生健康政策措施与群众关切的契合点,科学把握公众心理和社会情绪,更好地宣传阐释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回应公众关切,引导群众期待,凝聚社会共识。
六、促进卫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十四)繁荣卫生健康文化产品创作。聚焦坚持高质量发展,围绕深化医改、健康中国建设、人口工作、中医药、疾控等重点领域,引导和支持创作高质量健康相关文艺、广播影视、网络视听等作品。加强卫生健康系统内外文艺创作交流,整合传播力量资源,支持优秀作品推广。拓展传播渠道,大力推荐和广泛传播内容生动准确、符合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的文化产品。加强传统节日、节气、健康主题纪念日等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十五)高水平建设文化传播传承阵地。巩固传统文化传播,结合健康城市和健康县城建设,推动健康文化融入公共空房间。积极挖掘行业内外资源,推进健康博物馆、展览馆、教育馆等建设。,组织专题展览和体验活动,推动科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健康理念互动融合,以先进技术手段赋能,打造健康与健康文化传承推广的载体。
七、加强卫生与健康文化交流。
(十六)宣传我国健康文化先进经验。以开放包容的精神、兼容并蓄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态度,开辟健康和健康文化交流的多元化渠道。深入总结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全民健康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宝贵经验;大力展现广大人民群众逐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共建共享健康中国的生动图景;着力宣传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的坚守与担当,制作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彰显中国审美追求、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取向的优秀作品。
(十七)推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关注“健康丝绸之路”上的健康文化交流,加强在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合作与宣传,讲好中外卫生工作者携手抗疫、共建健康的故事,讲好中外人民守望相助的故事。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交流,依托海外中医中心、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海外高水平医疗机构等举办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打造一批具有传播力和美誉度的中医药宣传产品。充分发挥中国援外医疗队文化传播和宣传载体作用,把援外医疗队建设成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和中国卫生文化走出去的宣传队。
八、培育医疗卫生机构文化新特色。
(十八)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立场和公益的价值取向,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的传承和阐释,以文化人培育医学人文精神。充分发挥院训、院徽、院歌等的积极作用。,凝练管理和服务的理念、目标和发展战略,展示反映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料、病历和实物,讲好新时代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民健康的故事。以中医药文化培育中医药产业发展深化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建设。
(十九)推进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卫生健康工作者职业精神和人文素质培养,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和政策措施引导行业作风建设,促进良好医德医风的形成。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和青年文明号创建等活动。关爱卫生健康工作者身心健康,保护和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增强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廉洁文化宣传教育,将廉洁文化与行业工作内涵深度融合,推动廉洁文化进医院,努力营造行业廉洁风清气正氛围。
九、健全健康文化工作机制。
(二十)完善文化建设体系。把卫生文化工作摆在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研究解决重要问题,确保工作责任到部门、到机构、到个人。不断改进新时代卫生文化工作方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选优配强健康促进思想文化工作队伍,不断增强承担新的文化使命的素质和能力。
(二十一)加强调查研究和经验推广。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群众对健康文化的新需求、新期待,总结运用全系统文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健全常态化调研机制,不断发现和推广典型经验,推动健康文化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2024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