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性冠脉病变,以薄帽纤维粥样斑块为主!

   2023-07-24 740
核心提示:7月19日,JACC心血管影像学子刊发表的一项覆盖五个国家的多中心、前瞻性、单臂研究显示,局灶性和弥漫性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型存在较大差异。局灶性冠心病患者的斑块负荷较重,以富含脂质的薄帽纤维粥样斑块为主,弥漫性冠心病患者则以钙化斑块为主。基于有创和无创影像学的冠心病类型和斑块特征之间的关系该研究采用冠状动脉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回撤压力梯度(PPG)中位值来定义局灶性和弥漫性冠心病,PPG

7月19日,JACC心血管影像学子刊发表的一项覆盖五个国家的多中心、前瞻性、单臂研究显示,局灶性和弥漫性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型存在较大差异。

局灶性冠心病患者的斑块负荷较重,以富含脂质的薄帽纤维粥样斑块为主,弥漫性冠心病患者则以钙化斑块为主。

640

基于有创和无创影像学的冠心病类型和斑块特征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采用冠状动脉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回撤压力梯度(PPG)中位值来定义局灶性和弥漫性冠心病,PPG>中位值为局灶性冠心病,PPG≤中位值为弥漫性冠心病,PPG范围为0~1。

该研究共纳入117例冠心病患者(有创检查血流储备分数FFR≤0.80),中位PPG为0.66,其中局灶性和弥漫性冠心病患者分别有58例和59例。

冠脉CT血管造影显示,局灶性冠心病患者的斑块负荷明显高于弥漫性冠心病患者(87% vs. 82%)。

在弥漫性冠心病患者中,钙化斑块更常见(平均每支血管的Agatston评分:158 vs. 51)。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显示,局灶性冠心病患者中冠脉富含脂质的斑块(37% vs. 4%)和薄帽纤维粥样斑块(47% vs. 10%)的比例明显高于弥漫性冠心病患者。

进一步分析显示,PPG越高,最小管腔面积处的斑块负荷越重,低衰减斑块和非钙化斑块越多,而钙化斑块负荷较低。PPG与冠脉CT血管造影特征独立相关,不受FFR影响。

根据PPG定义的局灶性病变(PPG较高)可预测薄帽纤维粥样斑块(AUC=0.73)。

该研究还发现,左前降支中弥漫性冠心病更常见(95% vs. 58.3%)。局灶性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更重,表现为3D-QCA检查发现最小管腔面积(MLA)较小、FFR较低。

作者指出,该研究结果支持通过FFR和PPG来鉴别局灶性和弥漫性冠心病。

上述数据支持使用和解读与斑块成分相关的PPG,作为无FFR降低情况下血运重建的基础,但不支持以冠脉CT血管造影或OCT显示的解剖斑块特征来决定血运重建策略。

由于该研究缺乏对非血流动力学显著狭窄病变(FFR >0.80)的斑块对比评估,该研究结果不能外推至冠脉病变程度较轻的人群。

来源: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Phenotypes in Focal and Diffuse Disease. J Am Coll Cardiol Img. Jul 19, 2023.

(原标题:局灶性冠脉病变,以薄帽纤维粥样斑块为主!JACC子刊研究)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