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2023丨中国心脏大会在京召开

   2023-09-02 790
核心提示:以“健康心脏 健康中国——新时代、新挑战、新理念、新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心脏大会(CHC)2023开幕式和全体大会于9月1日上午8:30在京盛大开幕本届大会采用线上线下会议相结合的形式举办,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联合主办。一、开幕式致辞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郑哲书记作开幕式致辞。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中国进入了一个

以“健康心脏 健康中国——新时代、新挑战、新理念、新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心脏大会(CHC)2023开幕式和全体大会于9月1日上午8:30在京盛大开幕

49401693624507772

本届大会采用线上线下会议相结合的形式举办,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联合主办。

一、开幕式致辞 88201693624508120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郑哲书记作开幕式致辞。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中国进入了一个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阶段。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的时代,在中国新发展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背景下,面对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人数仍在增加的现况,心血管防控事业也要由过去着眼于规模式增长,转向更聚焦于战略层面和关键技术层面上的高质量发展,坚持“以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

郑哲书记表示,中国心脏大会前身为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自2004年首次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二十届。此次大会与二十年前召开地点相同,具有纪念意义。在众多伙伴和医界同仁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中国心脏大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国际合作逐步深入,迄今为止已经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与知名度的心血管病学大会之一,引领中国与世界心血管防治事业蓬勃前行。

郑哲书记强调,中心和医院继续以中国心脏大会为载体,同国内外同仁一道为心血管事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分析中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与研究

用“数据”说话,全面梳理中国心血管同道,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取得的丰硕成果,探讨交流心血管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同应对心血管疾病国家、地区和全球性挑战。

5721693624508221

中国工程院高润霖院士作“中国新时代心血管病流行趋势和干预”专题解读。

高润霖院士指出,目前心血管病在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占比高。尽管心血管病防治受到高度重视,医疗质量也在快速改善,在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明显改善,在中等社会人口学指数国家中进步幅度第一。我国的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以及部分地区的冠心病死亡率也已经有下降趋势。

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态势仍旧明显,首先,人口老龄化是心血管疾病负担大幅增长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居民基数巨大,人群中吸烟、高盐饮食和体力活动减少等不良生活方式等仍在广泛流行。

高润霖院士指出,推动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降低,需要多维度发力,开创政府主导、社会动员、个人参与的新局面。应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健康和慢病管理融入所有政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重视大众和患者教育,普及血管健康和疾病知识,做好院外“自救”和“他救”;强化基层医疗,将心血管病防治主战场由医院逐步向社区转移,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医疗技术,加速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基于慢病共同危险因素,提倡共管和多学科协作,降低心血管疾病负担。

25021693624508287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作“中国心血管病研究:现状和展望”专题解读。

胡盛寿院士回顾到,1959年,全国第一次心脏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召开,提出了“心脏血管系统疾病的研究规划(1960-1962)”,要求3年内全国各省及自治区至少有一家比较全面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和研究中心。由此,揭开了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序幕,也标志着我国心血管病学科开始形成。客观、科学地评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这对制定未来心血管研究发展的部署非常重要。

胡盛寿院士报告,为评价全球和我国医疗机构科技创新力和研究能力,在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建立了全球心血管疾病领域资源平台(CAPE)和评价体系。该平台不但汇集了全球公开发表的论文,也包括全球注册试验、发明专利、获批上市的药物和器械、科学基金项目、获奖成果和科研平台等。经CAPE数据分析,胡盛寿院士归纳了我国心血管研究方面现状与展望:

01.中国心血管研究从零起步,六十年来研究论文发表量已居全球第二位

据CAPE数据现实,2016-2022年7年间中国发表心血管论文总量已超全球大部分发达国家。按第一作者国别进行统计,我国在7年间论文发表数量,尤其在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文章方面,数量已明显增高。

02.中国心血管研究正迎来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新阶段

依据2016-2022年中科院分区与JCR Q1分区论文数量比较,中国高水平文章持续增长,中国高水平论文占比居世界第八位,且论文在被AHA/ACC/ESC指南引用、F1000标引、ESI引论和Clinical.gov注册研究数量方面均位列全球前十。

03.中国心血管临床研究潜力巨大,总量及质量仍有进步空间

依据2013-2022年中美心血管亚专科在Clinical.gov注册研究比较分析,中美各个心血管亚专科临床研究注册均有较大差距,且中美各亚专科领域注册试验差距未见缩小。此外,在2016-2022年CDE心血管相关药品试验注册数据统计分析中,我国1期和2期药物试验占比较小。

04.中国心血管药物研发及专利仍有不足

通过对2013-2021年中美心血管领域专利申报数量的对比分析可知,近些年来,虽然中国血管器械获批增速明显,但依然有提升空间,我国临床研究在转化方面存在不足。

05.中国心血管研究基金资助的数量和强度有待加强

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研究国家自然基金数量和中国资助单项经费强度有待提升。循环系统项目列在自然基金资助第四位。心血管自然基金资助仅占医学部的14.1%。

正视中国心血管病研究的现存问题,推动研究创新转化。胡盛寿院士呼吁,中国心血管同道应聚焦“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的任务需求和目标导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要出药物靶点、出技术、出产品、出指南、出政策依据,全面提升中国心血管医学研究的效率和产出率,真正实现聚焦目标、任务导向的心血管研究,推动心血管发病率和致死率下降的拐点早日出现。

会议公布2022年度十大心血管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2022年度十大心血管基础研究以及全球及中国医院心血管病科技影响力报告。

90131693624508351 图:顾东风院士公布年度十大心血管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

79261693624508424

图:胡盛寿院士、高润霖院士为代表颁发入选证书和纪念牌

37121693624508737

图 :陈义汉 院士公布 年度十大心血管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

40381693624508899

图:陈义汉院士、杨宝峰院士为代表颁发入选证书和纪念牌

95621693624509125

图: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公布全球及中国医院心血管病科技影响力报告 

三、解读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  

全面了解我国心血管病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工作形势,掌握全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水平,发现医疗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循证依据,为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数据支持。

84301693624509198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 樊静主持

71431693624509278

郑哲书记解读《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2023》

54171693624509373

韩雅玲教授解读《中国缺血性心脏病诊疗能力与质量2023》

96881693624509460

马长生教授解读《中国心律失常诊疗能力与质量2023》

52431693624509535

孙英贤教授解读《中国高血压诊疗能力与质量2023》

11841693624509607

张健教授解读《中国心力衰竭诊疗能力与质量2023》

3891693624509680

潘湘斌教授解读《中国结构性心脏病诊疗能力与质量2023》

会上,郑哲书记解读《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2023》内容,该报告基于全国医疗质量监测、抽样调查及各专科协作平台数据,全面、系统地反应我国心血管病专业医疗质量现状。韩雅玲院士、马长生教授、孙英贤教授、张健教授、潘湘斌教授分别就中国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诊疗能力与质量进行解读。

图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委办公室、循环杂志社

视频: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委办公室

编辑: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委办公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