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被工业碱灼伤,在厦门眼科中心成功接受了我市首次人工合成角膜移植手术
吴护平主任检查了接受人工角膜移植的陈先生的眼睛。
6月23日,刚刚接受人工合成角膜移植二期手术的陈先生,发现自己从原来的光感变成了能看到眼前医生的光感——吴护平,厦门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病中心主任。他非常高兴,“看见了!看见了!吴主任,你对我微笑。”
陈先生是厦门首例合成角膜移植患者。手术后,他的左眼从只有光感恢复到0.2,可以满足照顾自己的要求。
角膜供体的短缺使许多角膜病患者在黑暗中挣扎。陈先生在厦门成功接受了人工角膜移植,这意味着近年来中国开始的人工角膜合成预计将给患者带来光明,厦门角膜病患者不再局限于角膜供体的短缺。
三次移植都失败了 左眼只有光感
两年前,近60岁的陈先生打开了一个装有工业碱的容器,没有戴护目镜。工业碱瞬间溅到他的眼睛里,两只眼睛突然变红、疼痛和视力下降。在烧伤的早期阶段,为了避免受伤的角膜继续溃疡,他的眼睛在受伤的三个月内接受了两次羊膜移植。
角膜上皮受损后,角膜上皮会迅速增殖愈合,但如果是化学烧伤,会影响角膜上皮愈合,导致角膜上皮持续缺损。持续缺损的角膜上皮会发展成角膜溶解、角膜溃疡甚至角膜穿孔。羊膜移植是治疗急性眼化学烧伤的方法之一,可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特别是防止眼急性烧伤后眼睑球粘连。然而,由于化学烧伤过于严重,一些患者不可避免地会溶解移植片。陈先生属于这一类。
受伤很严重,陈先生的左眼溶解了移植片,右眼更糟。羊膜移植失败了两次。为了保持左眼,陈先生接受了角膜边缘干细胞的全包角膜移植,术后抗炎、预防感染、促进修复等治疗,但左眼仍视力不清,右眼萎缩失明。
今年才60岁,面临失明——陈先生后悔自己在施工中的疏忽,更担心以后的生活会给家人带来负担,“如果我看不见,我将来能做什么?”陈先生有强烈的复明意愿,找到了厦门眼科中心眼表和角膜病中心主任吴护平教授。
不再适合人体角膜移植手术 试试人工角膜
病情不能拖延。最遗憾的是,前期手术失败,代表陈先生不再适合人体角膜移植。怎么办?吴护平教授建议,基于陈先生目前的病情,还有另一种方法可以复明。——人工合成角膜移植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这是一项新技术,但陈先生和他的家人决定放手“最后一搏”。
今年3月,在吴护平教授的安排下,陈先生成功接受了一期手术。三个月后,也就是六月,陈先生在端午节假期前顺利接受了二期手术。6月23日,手术后摘下纱布的陈先生,从原来只能感觉到光感,到能看到眼前医生的样子。他非常高兴,“吴主任,我见过你!你在对我微笑。”视力测试后,他的左眼视力恢复到0.2,可以满足自理的要求。
吴护平强调,人工角膜移植作为一项新技术,也有严格的适应症。是角膜盲患者多次复明的唯一途径,如角膜失败、严重眼部烧伤、自身免疫相关性和疤痕性角结膜疾病。陈先生是一个典型的角膜严重烧伤和多次移植角膜失败的案例。手术的成功相当于陈先生眼睛的光学通路的恢复。
据报道,陈先生移植的人工角膜采用硬质医用材料。手术植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人工角膜支架植入手术眼睛,三个月后进行第二阶段手术——植入人工角膜镜柱。手术后三天,陈先生的视力明显改善。医生说,该技术仍然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和困难。
【医生手记】
合成角膜移植
有严格的适应症
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中心学科带头人 吴护平对于人眼的各种结构来说,最重要的是“透明”!
因为眼睛前端的角膜是透明的,晶状体是透明的,玻璃体和其他屈光介质是透明的,这样外部光就可以顺利地进入眼睛,到达视网膜。如果角膜有问题,眼睛就看不到清晰的图像,甚至完全失明。
角膜病是我国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供体角膜移植是角膜盲唯一的治疗方法。但10%-15%的角膜盲患者由于免疫排斥等原因仍无法通过人体角膜移植恢复光线。
近年来,角膜盲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对角膜的需求不断增加,人工角膜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简单地说,人工角膜是人工角膜,或将其他生物材料转化为角膜形状和光学特性的物体,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一定的视力。
现在,人工角膜在市场上也有多样化的产品。然而,我一直强调,人工合成角膜移植有严格的适应症,主要适用于多次角膜移植失败的患者和反复排斥移植的患者。不适合传统人工角膜移植的患者也可以尝试人工角膜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