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乔业琼)今天,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表示,国家疾控局组建以来,重塑了体制,理顺了体制机制,明确了职能定位,提升了专业能力。具体来说,实现了五个“更多”:
首先,监测和预警更加灵敏。我们在完善体制机制、拓展监测渠道、规范评估预警、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建立健全智能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拓展形成哨点医院监测、病毒变异监测、城市污水监测等10个子系统,加强部门间信息通报和数据共享,为提前预测疫情、提前部署、有效应对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应急响应更加有效。全国建立了20支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国家队,无论哪里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都能第一时间派出国家队支援。例如,去年12月甘肃积石山地震发生后,由甘肃和青海承包的三支国家队立即赶赴灾区,协助指导临时安置点的环境消杀、传染病监测、风险评估和饮用水监测等工作,帮助实现了灾后无大疫。新建5支国家队,在全国所有市县建设基层应急队伍,进一步提高应对传染病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技术手段更加先进。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和信息技术,提高防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5天缩短到4小时。在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所有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都具备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能力。还建立了全国电话调流系统,启用了“95120”调流专用号码,有效提高了调流工作效率。
四是综合监管更加有力。持续加强综合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执法信息化水平,推动实现智慧监管,持续提升监督执法能力。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持续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等与公共卫生密切相关领域的监督检查。去年全国共开展监督检查430万次,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五是科普教育更加接地气。持续开展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结合传染病防控、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重要节假日疾病防控等热点话题,及时主动发布指南和健康提示,组织专家进行宣传解读,有效回应社会关切,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努力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推进疾控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构建织密织牢的公共卫生防护网,切实为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王贺胜说。
(编辑:乔业琼、陆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