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发布

   2024-03-07 1050
核心提示:关于印发2024年上海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区卫生健康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有关大学、中福会,各市级医疗机构:现将《2024年上海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3月4日2024年上海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2024年,上海市医政医管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

关于印发2024年上海市医疗行政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沈康医院发展中心、相关高校、中福会、市属医疗机构:

现将《2024年上海市医疗管理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3月4日

2024年上海市医疗行政管理工作要点

2024年,上海的医政医管工作要坚持以习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市第二十次党代会和市委二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城市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不断优化资源供给布局,加强行业基础管理, 提升医疗质量安全,做好医疗安全管理,不断推动本市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主要工作要点如下:

一是聚焦重大战略任务,推进优质资源升级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1.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建设一批临床重点专科。建立1-2个国家医学中心,加强现有国家医学中心的能力建设,促进城市医学科学发展和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支持市属医院和区属医院建设一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提升重大疑难疾病诊疗能力,开展临床专科能力评价;启动新一轮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规划研究论证。

2.加快发展区域医疗服务体系。深化医联体建设,推进紧凑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构建新型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体系,探索医疗、人事、运营、信息一体化管理,推动门诊号源、检验检查、住院床位等医疗资源向社区下沉,实现内部资源共享,推进区域分级诊疗。加强区域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为区域内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重点提升区域医疗中心对胸痛、脑卒中等急症和重症疾病的服务能力,将其打造为辖区内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消毒供应和互联网医院一体化平台,充分发挥其在区域医联体中的引领核心功能定位。启动新一轮医疗机构规划研究论证,支持儿科、康复、护理和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发展。加强五大新城优势专业布局。

3.推进区域医疗合作。落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部署要求,推进长三角康复项目合作,探索推动长三角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深入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对口支援,深化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喀什二院和云南“组团式”县级医院建设。

4.推动医疗服务业升级扩容。鼓励高水平医疗机构开展高端医疗服务,支持高水平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开展标准化合作。支持公立医院建设独立的国际医学科室,借鉴国际新技术,提供优质、多元、创新的医疗服务。鼓励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等园区提升服务水平,支持市属医院输出品牌、管理、技术和人才,与园区社会办医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优质品牌医疗服务聚集地。加强政策研究,稳步推进医疗领域扩大高水平开放。

5.巩固重大传染病救治体系。按照国家和本市规范和标准,加强发热门诊和重症医学科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全市传染病诊疗中心(IDC)系统建设。加强新冠肺炎重点呼吸道传染病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

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强化协同效应,丰富管理方式,着力创新驱动医疗发展。

1.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优化调整本市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进一步强化“国考”导向,落实市属医院“聚焦疑难杂症、聚焦前沿技术、聚焦科技创新”的定位要求,夯实分级诊疗。

2.加强医院评估检查。启动新一轮医院评估,制定康复医院等评估标准。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医院检查,重点检查费用、报销、样本交付、从医院采购的药品以及高值耗材的使用情况。落实“规范民营医院发展专项行动”相关要求,切实整顿行业环境。

3.开展医院综合监测评估。利用“上海市医院评价监测系统”,对城市医院的资源配置、医疗服务、质量安全、能级、运行效率和满意度等进行日常监测和综合评价,促进医院内部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卫生部门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4.加快医疗服务数字化转型。完善互联网医疗发展政策,促进互联网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出2.0版互联网诊疗服务监管平台,加强互联网诊疗服务监管。继续做好电子病历和智慧服务的分级评估工作。

5.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优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风险评估和分类服务管理模式,促进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提质增效,着力提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市心理热线962525服务能力。规范精神卫生服务行业管理。

三是着力强基固本,夯实基础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努力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以“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为主线,加强信息监测、日常监管、监督检查和专业质量控制,狠抓依法依规执业、执行指南规范、核心制度落实等基础工作。以限制技术、介入技术、内镜技术等医疗技术为重点,持续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开展“上海市医疗质量、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工作作风专项督查督导”,督促指导医疗机构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等基本制度要求。完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和组织体系,扩大质量控制工作覆盖面。深化和拓展疾病质量评价。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的获得率和完成率。

2.大力发展护理服务。继续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增强护理职业吸引力,扩大护理队伍规模,提高医护和床位比例。实施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坚持“三贴近”理念,不断优化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落实整体护理责任制,积极开展持续护理、日间照料、老年护理、居家护理、互联网+护理等服务。制定《上海市专科护士管理办法》。

3.不断改善医疗服务。开展“提升就医感受、改善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提升患者诊前、门诊、急诊急救、住院、诊后体验,将基础和配套工作贯穿医疗服务全过程。优先预约上级医院门诊号源,完善门诊流程,为社区转诊患者提供便利条件,对家庭医生转诊的本机构签约居民实行“优先就医、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服务。优化就医环境,做好老弱病残幼服务,改善病房条件。推动特需医疗服务发展。开展患者体验监测,加强监测、反馈和督促整改。

4.确保安全稳定的血液供应。未雨绸缪,科学测算血液供需,做好血液采集、供应和调运计划。提高无偿献血服务质量,落实献血者优待政策。

四是聚焦高水平安全,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常态化管控,努力营造良好行业形象。

1.巩固平安医院建设成果。加强医院投诉管理,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加强医院文化建设,重点对新入职医疗护理技术人员进行人际沟通、人文关怀、心理调适、卫生法律法规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培训教育,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加强医警联动,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开展医疗机构应急演练。

2.持续加强医疗卫生道德建设。全力以赴集中整治医疗领域腐败问题,及时查处案件,加强对医疗主体和医疗机构的监督指导。完善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伦理管理核心制度,修订医药产品回扣管理“1+7”文件。构建道德建设监督指标体系,加强道德建设的社会监督。

3.加强医疗监管。修订《上海市医疗机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上海市医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管理。加强对医疗费用、院外购药、院外检查、高值耗材使用、医疗美容、出具虚假医疗证明材料等医疗领域突出问题的监督执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