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Lancet Neurol》揭示临床证据不支持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吲哚布芬预防卒中复发

   2023-05-03 980
核心提示: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在《The Lancet Neurology》期刊上发表题为“Indobufen versus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aemic stroke in China (INSURE):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double-dummy, active control, non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在《The Lancet Neurology》期刊上发表题为“Indobufen versus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aemic stroke in China (INSURE):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double-dummy, active control, non-inferiority trial”的研究性论文。该研究结果显示,在急性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吲哚布芬在降低90天卒中复发风险方面没达到“非劣于阿司匹林”的效果,研究结果不支持对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吲哚布芬预防卒中复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潘岳松副研究员和孟霞主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王拥军教授为通讯作者。

640

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并且大约8%-12%的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三个月内会发生卒中复发。如何有效地降低卒中的复发仍是卒中防控的主要挑战之一。抗血小板治疗是卒中二级预防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

王拥军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的防治研究,在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围绕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开展了CHANCE、PRINCE、CHANCE2等一系列临床试验。作为可逆的血小板环加氧酶抑制剂,吲哚布芬相比于阿司匹林可能具有较低的出血风险,并且如果发生出血可在停药后迅速止血。吲哚布芬是高出血风险患者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禁忌时的潜在替代抗血小板药物。在此基础上,团队联合全国163家医院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非劣效性试验。纳入5438名中重度卒中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2715人接受吲哚布芬治疗,2723人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显示,吲哚布芬组有213例(7.9%)患者在90天内发生卒中,而阿司匹林组175例(6.4%)发生卒中(HR 1.23; 95% CI 1.01-1.50; 非劣效检验p=0.44)。两组发生中重度出血和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结果显示吲哚布芬在降低90天卒中复发风险方面未达到“非劣于阿司匹林”的效果,不支持对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吲哚布芬预防卒中复发。该研究结果为卒中治疗临床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640

《Lancet Neurol》杂志同期刊登了来自华西医院的吴思缈教授和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Craig S Anderson教授对该试验的述评文章,述评指出“这项试验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可对于高出血风险的卒中患者或者作为再灌注治疗的辅助药物,进一步探讨吲哚布芬等药物的疗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