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上海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提升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创新内涵,探索名中医学术经验转化有效路径,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在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的带领下,今年起,上海开始探索将传统“平面”的大师传承工作模式,提升为“立体化”的新版本,启动了海派名医学术经验传承创新提质升级项目的试点工作,聚焦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围绕如何把中医药瑰宝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的目标,探索国医大师传承模式的升级版。例如,如何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原理、如何加强中西医多学科结合。二是探索在有组织的科学研究中所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如对名医经验处方的分析如何挖掘其核心要义,其临床运用中的规律,突出中医药辨证思维特色,使其便于更广泛地覆盖运用;以药学研究领域的跟进研发,探索从本学科向其他学科咨询服务功能的拓展,对接新药研发的需求。三是,探索如何带动人才队伍、临床创新,使其促进中医药对生物医药产业的贡献度。在此基础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着力打造严世芸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与陈凯先院士新药研发团队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共同体新模式。
一、“大师-院士”团队强强联手 名中医经验传承再升级
如何发现中医药创新的“核爆点”,利用好丰富的临床资源和名中医宝贵经验,把中医重临床的优势,转化为中医经典理论的再创新,转化为更前沿、更有含金量的中医药新药械和新技术,打造“传承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耦和联动新机制,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必然。“中医药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百年未遇。中药创新必须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就是要聚焦临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在项目启动会上表示,双方将加强合作,在中西医结合思维的指导下,开展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传承创新,在新药研发、中药疗效评价、建立具有我国原创性特色的中医药国际标准等领域共同发力,推动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中医药创新,为应对当代健康挑战作出重要贡献。”国医大师、院士团队的强强联手,中医药经典传承与现代科技互融共促,不断丰富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色。“升级版”团队将构建以名老中医人用经验总结、真实世界数据与研究、经验方临床研究验证为主,探索信息化技术集成赋能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创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活态传承方式研究开发,促进严世芸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等学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中医药实现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
二、中医理论、临证研究并行 有组织科学研究添范式
项目团队面向临床重大需求,以解决临床关键问题、产出支撑临床重大成果为核心目标,构建多学科参与、现代技术支撑,梯队建设、机制研究、临床验证、上市转化为一体的名医学术经验转化全链条成果产出机制,打造“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的有组织科学研究新范式。例如,团队聚焦“心衰病”这一疑难病,针对严世芸国医大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强心饮”,设计开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在严世芸教授“心肾同治”治疗心衰学术思想的理论指导下,研究验方“强心饮”治疗能够改善心肾阳虚型“心衰病”主观指标(中医证候)、客观指标(心脏超声检察、6分钟步行试验、临床生化指标等)以及生物学检查(代谢组学),明确强心饮对于干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深入探讨强心饮的作用机制,结合大数据中心以及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成功开发以强心饮为代表的循证医学证据较充分的验方专利申请、转化为院内制剂或特色制剂开发。如何更好地挖掘名中医经验处方的核心要义,揭示其临床运用中的规律,突出特色,体现中医辨证思维,在临证研究中,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团队的深度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临证研究、理论基础并重是严世芸国医大师传承团队的特色,加之药学领域研究团队的跟进,融合前沿技术,推进以新药转化为代表的名中医专家学术成果的产业转化。由本学科临证专病专方研究到多学科交叉研究,研究能级、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升。项目团队不断挖掘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创新内涵,探索名中医学术经验转化有效路径,以高水平临床研究为抓手,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
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并轨 中医梯队建设有助力
严世芸国医大师在指导团队建设工作中指出,项目团队成员要有“弟子不必不如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始终坚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医哲学思维,充分吸纳世界最新科技成果,以中医临证思维解决人类健康的难题。
项目团队综合运用信息化方式,实现国医大师学术思想智能化、数字化、系统化、个性化、高效率的智慧传承。学术思想经验传承平台分成两大功能场景:文档管理场景,主要用于上传国医文档(大师文著、处方、访谈、以及相关古方、文献的数据),通过大师著作、处方、访谈、人机对话以及相关文献的数据收集,经过大模型对文档内容理解之后,转换为内部的知识表示数据,并储存到数据库中,建设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知识库框架,为国医咨询问答提供数据支持。第二是问答场景,即用户使用的UI界面。用户提出问题,使用大模型进行理解后,采用问题理解模块产生问题的内部表示形式,使用语义搜索技术,从文档知识库以及QA问答库中找出匹配度最高的前N个文档知识片段,然后对片段进行聚合处理,进而构建出统一的包含该问题相关答案的上下文,使用大模型来理解问题和上下文的关联,并使用大模型来产生最佳的问题答案以及答案的原始引用位置等信息。并提供直接的反馈,这些反馈可以逐渐改善平台整体的效果。基于大模型的基座微调后,形成为平台量身定制的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经验传承大型中医语言模型。平台建设为大规模中医药人才培养提供技术助力。
严世芸国医大师强调,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生命力在于临床实践,中医临床到了一定高度,其提升的动力就在于回归基础、回归经典、回归各家学术思想的再学习,新时代也必须有基于中医本体的理论再创新,这是一种科学研究成果的“逆转化”,是坚持走守正创新之路的必然选择。
守中医之正,创医学之新——工作室以项目为依托,对接临床重大需求,促进多学科联合,加强中西医协同,走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集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