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中国决定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修订的《2023年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在《中国高血压杂志》上正式发表。宣武医院心内科教授、老年医学科教授李静、解放军总医院范利教授、阜外医院王增武教授共同担任本文的通讯作者。
宣武医院老年病(综合)科团队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中风、心肌梗死甚至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呈上升趋势,但血压控制率较低。因此,预防和控制老年高血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该指南是2019年指南的更新。《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引用了基于中国老年高血压人群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据,强调了老年高血压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平衡,突出了室外血压测量在老年高血压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丰富了老年高血压合并弱、认知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的相关内容,更新了老年高血压及其伴随疾病的药物治疗建议,扩大了老年高血压特殊人群的范围,进一步优化了老年高血压的管理策略。
新指南指出,老年高血压具有收缩压升高、血压波动大、用药多、假性高血压等特点。对于体力活动能力下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和老年高血压(年龄较大)≥80岁)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衰弱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适合老年患者的降压策略。同时,老年高血压患者也要注意认知功能下降的早期筛查。研究表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在高血压患者中非常常见(约占30%),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症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增加长期死亡的重要问题 建议降低血压可以降低认知减退和痴呆的风险。与中青年相比,老年、虚弱或认知障碍的高血压患者对血压下降的耐受性较差,因此需要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降压药物,加强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治疗应遵循小剂量、长期、联合、个体化四个原则,强调收缩压达标,避免过度降低舒张压。在积极控制血压的同时,还应筛查和控制各种可逆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吸烟、肥胖等),并注意和治疗相关靶器官损伤和临床疾病。合并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病糖尿病、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其血压管理策略应充分个性化。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是与时俱进的指南,紧密结合中国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和临床、证据和实践。我相信,该指南的修订和出版将在促进我国老年高血压防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