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邓国欢)近日,同济儿童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成功实施了我国儿科首例B型血友病患者基因治疗。7月27日,经过一周的治疗,武汉青少年小霞(化名)前来复诊,情况良好。
小夏今年17岁,身高1.73米,看上去“高高壮壮”的他却患了十多年的B型血友病。9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发现小霞总是无缘无故地出现“绿一块,紫一块”的瘀斑,到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B型血友病。“这种疾病被诊断出来后,孩子一直在注射凝血因子,每周一次,但皮肤粘膜仍会间歇性出血。小霞的母亲说:“3岁时,孩子的右踝也开始出血,踮起脚尖会疼痛。说起因病痛让儿子饱受折磨,小夏妈妈心痛不已。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终身出血性疾病。患者因基因突变导致体内凝血因子紊乱,临床表现为自发或轻微损伤后长期出血。关节是主要出血部位。重复关节出血引起的关节病变是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重度血友病致残率高达90%。
同济儿童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胡群教授介绍,小霞患有的B型血友病是由于缺乏凝血因子FIX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无明显创伤也可发生自发性出血。静脉输注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是目前血友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终身频繁的静脉输注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极低的生活质量。
基因治疗是血友病领域最先进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纠正血友病患者的基因异常或基因缺陷,彻底治愈血友病。同济儿童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于2008年开始研究,今年开始实施血友病基因治疗。
“我们在网上看到同济可以治疗这种疾病的信息。”9月,小霞即将上高三。暑假一过,父母就带着孩子去医院咨询。同济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刘爱国教授对小霞进行了进一步检查,并在与小霞的父母充分沟通后确定了治疗计划。
“小霞是中国第一个接受基因治疗的儿科青少年患者。此前,该治疗主要用于成人患者。刘爱国教授说:“为了确保治疗效果,我们提前三天使用了与药物预防激素相关的不良反应。7月21日,医生为小霞注射了肝靶向基因治疗药物。该药物携带FIX突变体,表达稳定,可显著提高FIX活性,显著提高患者体内凝血因子水平,无需定期接受替代治疗。
7月27日,经过一周的治疗,小霞回到同济儿童医院复诊。其凝血因子已达到正常水平,连续16天未输注凝血因子,无出血。之后,小霞需要每周复诊一次,然后根据情况逐步延长复诊间隔。
据报道,我国血友病基因治疗仍处于起步阶段。这种青少年血友病基因治疗的成功表明,血友病基因治疗的时代已经到来,也给治疗其他罕见的单基因突变疾病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