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S管理 通知试点工作
各市卫生委员会:
自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住房、设备、功能和管理得到了显著提高。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改善诊疗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群众感受,经研究,确定结合“优质服务基层银行”活动,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6S管理试点。有关事项现通知如下:
一、实施原则
坚持试点第一、循序渐进、注重实效、长期坚持的原则,注重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洁(Seiketsu)、规范(Standardize)、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等 六个方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环境整洁有序,流程科学合理,服务方便高效,行为严谨规范,医疗安全可靠,为患者提供更舒适温馨的医疗环境,进一步塑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良好形象,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工作内容
(一)整理、整顿和清理工作区内外环境。
1、办公室物品和文件资料
(一)办公物品定置管理;
(二)办公室门牌标志整洁规范;
(3)办公室门窗、地面、墙壁整洁,室内环境清洁、温馨、舒适;
(4)办公桌(椅)整洁规范;
(5)文件箱(夹)标识规范;
(6)办公电器定位摆放,布线规范;
(7)个人物品摆放有序;
(8)办公设施完好,故障及时报修;
(9)促进信息化管理。
2、办公通道、门窗、地板、墙壁
(1)办公区门厅、通道、地面平整、干净、通畅;
(2)门窗、墙壁、天花板、照明设施完好整洁;
(3)悬挂张贴物整洁美观;
(4)管道、管道和消防设备的规范和清洁。
3、医疗用品、设备、工具、工作区物品等
工作区包括诊疗工作区、后勤工作区和辅助区(更衣室、值班室、浴室等)。).根据医院感知要求和药品管理规定,诊疗工作分为普通诊疗工作区(门诊咨询台、登记收费处、接待室、普通病房等)和特殊诊疗工作区(检查室、处置室、更换室、治疗室、采血室、重症监护室、手术室、血液净化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新生儿室、产房、内镜室、导管室、药房等)。工作区医疗用品、设备、工具、物品等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工作区实行定位管理;
(二)诊疗工作区医疗用品(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辅助用品、医疗废物)、物流工作区设备、工具等分类合理有序,定位摆放,状态清晰、准确、账物一致;
(3)可移动设备和设施(包括各种手推车、救援车、病历车、垃圾桶、氧气筒、氩气筒、灭火瓶等)的定位管理;
(4)定位区域清晰,划线清晰,颜色和规格统一;
(5)建立设备维护机制,工作区设备仪器完好整洁,状态标志清晰,维护及时到位;
(6)优化工作区的物品管理。工作区没有长期不使用或无用的医疗用品、物品或材料。根据学科特点安排物品放置方式,便于管理和搜索,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4、工作区地面、门窗、墙面、管道
(1)工作区地面平整干净;
(2)通道划线清晰,颜色和规格统一;
(3)门窗、墙面完好干净;
(4)墙面挂贴整洁规范;
(5)各种管道、线路、消防器材布置合理整洁。
5、工作区的文件和记录
(1)工作区的文件为适用版;
(2)妥善保管工作区域的文件和记录,合理放置,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持完好、清洁;
(3)病历管理规范。
6、病人的治疗管理
(1)舒适温暖的医疗体验;
(2)就诊流程方便有序;
(3)实现全程住院服务;
(4)诊疗相关资料(医疗标本和影像片)管理规范;
(5)落实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
7、仓库(区)和储藏室(间)
除物流仓库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仓库(区)还包括药品仓库和病案室。储藏室(房间)包括临床科室储藏室、数据室、档案室等。仓库(区)和储藏室(房间)应满足以下要求:
(1)仓库(区)实行定位管理,物品分类合理,摆放整齐;
(2)仓库(区)环境整洁,通道畅通;
(3)仓库(区)账、物、卡一致,标识清晰;
(4)仓库(区)不合格品或报废(失效)的材料、耗材、设备等。应标准化管理;
(5)有效落实仓库(区)的各种防护、温湿度控制和消防措施;
(6)储物室(间)环境整洁,物品分类合理,标识清晰,摆放有序;
(7)病历定位管理,标识清晰,归档及时,电子记录完善,环境整洁,管理符合医疗规范。
8、公共设施(会议室、图书馆、开水室、卫生间、垃圾箱、垃圾站等)
(一)公共设施完好;
(二)环境清洁卫生;
(3)卫生洁具节能;
(4)垃圾分类收集,及时清理;
(5)管道、管道和消防设备的规范和清洁。
9、建筑物和材料
(一)建筑完好、整洁;
(二)堆放物、物料存放符合要求,标识清晰,救护车通道不得堵塞;
(三)无违法搭建棚库;
(4)施工现场管理规范。
10、庭院道路和车辆
(1)院区道路符合安全要求;
(2)各类车辆停放符合要求;
(3)机动车状况良好,保持清洁,行驶时遵守交通法规。
11、绿化和卫生
(1)绿化规划统一,效果美观;
(2)花草树木养护良好;
(3)道路和绿地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
12、标识系统
(一)整洁、规范、统一;
(2)简单、清晰、清晰;
(3)准确使用标识。
13、文化宣传
(1)广泛宣传基层医疗机构的文化观念;
(2)宣传载体和宣传材料规范完整;
(3)宣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好,能体现机构的公益性,医护人员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精益求精,仁爱之心。
(2)规范和完善机构制度。细化整理、整改、清洁等工作要求,纳入机构工作制度,落实各岗位、各员工的工作职责。积极听取员工意见,按照PDCA原则不断完善制度和流程,实现制度化和程序化。
(3)提高所有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全体员工培训,引导观念转变,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积极参与6S管理。将6S实施纳入岗位评价、绩效考核等内容,培养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营造创新发展、学习追赶的良好氛围。
(4)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根据“管理行业必须管理安全、管理业务必须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经营必须管理安全”的要求,通过6S管理定期对消防、住房、网络、危险化学品、医疗质量、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调查整改,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调查整改规范化。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培训阶段(2023年8月)
1、制定分类标准。市、县(市、区)卫生部门负责基层医疗机构6S管理试点统筹工作,从二级以上医院(医疗社区牵头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省级制定的框架,抽调专家组成指导小组,制定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般村卫生室、中心村卫生室6S管理标准。
2、确定试点单位。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质服务基层银行”活动,各县(市、区)至少确定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个乡镇卫生中心及其一体化村卫生室、一个中央村卫生室作为试点单位。
3、开展动员培训。试点县(市、区)通过集中培训、交流观察等形式。、培训专家组成员和试点机构负责人。明确指导各试点机构的专家,建立定期的现场指导机制。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3年9月至11月)。
1、成立组织机构。试点乡镇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主要负责人组长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内部、下辖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6S管理和推广。
2、动员部署。召开全体员工和试点村卫生室村医会议,开展动员部署和6S管理相关知识培训。
3、分解和落实责任。根据部门和工作区域,逐级分解,落实岗位责任,按标准执行。
4、开展现场指导。各级卫生部门和指导专家了解试点进展情况,听取员工意见,指导试点机构按照PDCA原则优化标准和流程,有效避免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5、完善机构制度。将员工普遍接受的整理、整改、清洁、培训、考核、安全生产等措施纳入机构工作制度。
6、做好评估和总结。通过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对6s管理试点以来群众感受、员工凝聚力、服务效率的提高进行了评价和总结。
(3)验收巩固阶段(2023年12月)。各市、县(市、区)通过专家验收、机构互查、暗访等方式对试点机构6S进行评估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4)全面推广阶段(2024年)。6S管理将在全省乡镇卫生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全面推广。及时组织交流观察。
(5)持续推进阶段(长期实施)。各地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S管理纳入日常工作检查,督促各地6S管理落实。省、市卫生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地6S管理的实施情况。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市要进一步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6S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履行指导管理职责,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切实保障群众就医安全。
(2)加强宣传和指导。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工作,交流工作经验,营造良好氛围,及时发布工作进展,表扬创建优秀、持续推进良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请于2023年12月31日前向省卫生委基层办公室提交6S管理总结材料。
联 系 人:刘培钰
联系电话:0531-51766176
电子邮箱:sdjcws@shandong.cn
山东省卫生委员会
2023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