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病人及其家属。天气很热。请提前准备入院证明,减少等待时间。如果您感到不舒服,请向工作人员寻求帮助。”这是一段时间北京协和医院楼东广场门诊反复播出的温馨提示。北京协和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升级”门诊服务,优化门诊布局,深化医疗服务,加强服务细节,不仅让患者看到疾病,看到疾病,而且看到更舒适,感觉更温暖。
优化诊所布局
很多人都知道“共享单车”,但是“共享诊所”呢?为了提高诊所的利用率,门诊部打破了诊所的局限性,牵头制定了门诊空闲诊所的共享部署计划,并进行了评估。根据临床供需情况,及时向各科室护士长发布诊所资源信息,动态部署诊所。截至目前,外科门诊、全科联合门诊、药学门诊等每周借用60多间门诊,使更多患者受益。
在移动部署诊所的基础上,扩大中央治疗室、日间化疗、日间病房服务、门诊化疗、普通输液、专业治疗椅资源共享、灵活预约,最大限度地提高日间服务能力。
“感觉快多了。”许多患者发现门诊大楼的自助机呈现出新的面貌,更加光滑。据了解,55台更新的自助机已悄然工作。在系统运行速度快到“飞”的同时,打印等功能也完成了迭代升级,减少了患者在不同机器之间的等待时间和来回切换。
深化医疗服务
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注册困难”问题,医院不断加强号码来源管理,如完善停诊制度,严格执行计划安排;优化退款规则,确保候诊队列有序;分诊护士提醒医生在48小时内处理其他部门的转会信息,使医生更实惠。
“微信扫描更方便就医。”更新版自助机顶部的电子屏幕上出现了二维码。扫描后可直接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界面。点击下面的“医疗服务”,可以“云”操作医疗登记、等待查询、自助支付、预约检查等。,服务更高效。
合并当日号源和预约号源,统一“登记”入口;开通在线人脸认证和电话修改,减少患者繁琐的医院认证流程。。。北京协和医院应用程序也在不断细化应用功能颗粒度,提高患者的医疗体验。
加强服务细节
细微之处体现在人们的感受上。“你好,请把伞放进伞套里,小心湿滑。”7月12日上午,雨下得很多,很多进入协和门诊楼的人都收到了塑料伞套和贴心的提醒。同时,医院在东广场外及时调整了遮阳伞,基本实现了室外等候区的覆盖。
在门诊入口外的等候区,医院放置了应急用品,包括医疗应急用品、饮用水等;在紧急情况下,在休息区增加共享收费银行。门诊大楼更新了开放时间、增加检查区、夜间门诊指导等标志,更加引人注目,提高了人们的医疗舒适度。对于老年人、士兵、残疾人等特殊患者,老年志愿者服务的绿色渠道继续提高其帮助能力。
7月3日,国际医疗部全面改造升级的母婴室正式启动。除了配备高隐私保护的哺乳室外,还增加了护理室、哺乳区、洗手区、儿童阅读区、娱乐区、绘画区等功能区、母乳喂养科学栏、母婴供应站等人性化设施,充分保障儿童护理需求,为接种和儿童保健婴儿母亲创造独立安全的私人空间。疫苗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儿科诊所、候诊区同步升级改造,装饰风格充满孩子般的兴趣,一站式流程和舒适的医疗体验,受到婴儿的喜爱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北京协和医院不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急需就医问题的具体措施,不断探索更科学的医疗服务模式,更连续的流程,更高效的服务,更舒适的环境,更体贴的态度。
文字/王敬霞 周文华 张智 司文洁
图片/孙良
编辑/王敬霞
(原标题:改善医疗服务:改善医疗服务 | 北京协和医院继续“升级”门诊服务,迈小步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