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丁立刚、夏宇的研究表明,冷冻球囊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发生率较高,主要是轻度肺静脉狭窄,其中肺静脉狭窄患者术前肺静脉口面积较大,术中最低冷冻温度较低。
该研究包括首次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129例房颤患者,平均年龄为60.30岁,男性占76.0%。患者术前术后均接受左心房肺静脉CT血管造影。
研究人员使用Carto3 V6 根据肺静脉口面积的减少率,系统测量肺静脉口面积,分为轻度(25%~50%)、中度(50%~75%)和重度(≥ 75%)肺静脉狭窄。
结果表明,41例(31.8%)患者肺静脉狭窄(共60支),即肺静脉口腔面积减少率≥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肺静脉狭窄分别为25% 52 支(86.7%)、6 支(10.0%)和 2 支(3.3%)。
肺静脉狭窄的分布,
4 支肺静脉无明显差异。但冷冻球囊消融后,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肺静脉口面积明显缩小。
研究人员表示,冷冻能量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的机制比较复杂,主要包括直接细胞损伤、血管衰竭和免疫效应。
据报道,与热损伤相比,冷冻损伤保留了包括心内膜轮廓在内的基本组织结构,损伤中没有慢性炎症或心肌细胞生存迹象,可能导致组织收缩和肺静脉收缩减少。
通过对比冷冻球囊消融、射频导管消融和激光球囊消融后肺静脉狭窄的发生率,部分学者发现冷冻球囊消融和射频导管消融后中重度肺静脉狭窄的风险明显降低,激光球囊消融后轻度肺静脉狭窄的风险最高。
因此,由于组织损伤的差异,冷冻球囊消融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需要干预的肺静脉狭窄。
消融部位不当、消融肺静脉直径过小、部位过深、温度过低、时间过长、能量过大,都会增加肺静脉狭窄的风险。
进一步分析发现,术前肺静脉口面积和术中最低冷冻温度与术后肺静脉狭窄独立相关。
研究人员指出,肺静脉造影直接确认肺静脉开口及其解剖结构可能有助于避免冷冻过深,从而有助于预防肺静脉狭窄。
来源:夏雨, 王凤阳, 丁立刚, 等. 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 427-433.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3.0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