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建设医疗急救网络 让危重症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2023-07-19 790
核心提示:“是上海医生救了我的命!”康复出院的扎巴难掩激动。扎巴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因为大量自发性小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从达日县转院至果洛州人民医院。“病情严重,刻不容缓。”急诊科主任金烨快速做出诊断。随即,上海市“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通过快速救治网络,与时间赛跑,开展多学科会诊,并联合玛沁县人民医院脑外科、甘德县人民医院重症急诊科多方专家,及时对患者进行了颅内小脑血肿清除术、侧脑室引流术,

“是上海医生救了我的命!”康复出院的扎巴无法掩饰自己的兴奋。

扎巴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由于大量自发性小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从达日县转到果洛州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金叶迅速做出诊断。

随后,上海“集体”医疗援助团队通过快速治疗网络,与时间赛跑,开展多学科咨询,并与玛沁县人民医院脑外科、甘德县人民医院重症急诊专家合作,及时进行颅内小脑血肿清除、侧脑室排水,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果洛州人民医院院长周峰说:“这种快速诊断、及时转移、州县联合、强大合作、多学科合作共同治疗患者的新模式,开创了果洛州人民医院治疗此类患者的先例。”。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果洛州,地广人稀。全州总面积7.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自然环境恶劣,医疗卫生基础薄弱,整体水平低,尤其是危重病人。“高海拔地区有许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确保在有效时间内溶栓,以便继续进行下一次治疗。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2小时医疗治疗圈”更有意义。"金叶介绍。

周峰和金烨都是上海派往果洛州的医疗援助成员。自上海第五批“小组”援助人才到达岗位以来,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结合实际果洛与各援助医院之间一个多小时的旅程优势,提出了建设各援助医院“2小时医疗救治圈”的目标计划。通过整合和充分利用上海青年援助医疗资源,建立以“120”应急平台为指导的医疗应急网络,以果洛人民医院为国家应急医疗中心,以玛沁县、甘德县人民医院为支点,乡镇社区卫生室为补充。通过快速诊断、快速转移、快速治疗,形成州、县、乡、村四级联动应急治疗体系,第一时间有效治疗危重病人。

目前,“2小时医疗治疗圈”急救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并逐步建立了标准化的危重治疗体系。通过这种急救模式,我们已经成功地治疗了附近许多县和乡镇转移的各种危重病例。据统计,共有22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名脑血管事故患者和28名急性创伤患者。

“‘2小时医疗治疗圈’是对综合应急治疗的重要考验。它涵盖了许多科室、困难和较高的多学科联动要求。需要充分联系州、县、农村四级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最及时的治疗。”周峰说:“另一方面,多学科治疗平台是对当地医务人员的一种锻炼。通过联合处置,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青海省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紧紧围绕医疗、医疗保险、医疗协调联动,推动多项改革措施落实。果洛州依托上海医疗支持团队的智力和技术理念,加强了当地医疗专业技术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无法带走的医疗急救队伍。

“下一步,预计将扩大“2小时医疗圈”联系范围,果洛人民医院和青海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等8家医院共同开放转诊绿色通道,努力让果洛患者“严重疾病”,继续提高医疗质量,让当地人在家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周峰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9日 13 版)

(责编:乔业琼,李楠桦)

(原标题: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建设医疗急救网络  让危重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治疗(办实事(办实事 解民忧))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