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本科毕业时,宋云华不记得自己是怎么成为肿瘤科医生的。相关知识只是在大学教科书的每一章中学到了一些东西。”我们对这个专业了解不多。我们只知道这个部门的病人患有“绝症”。除了化疗,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当时,肿瘤科医生没有钱,没有成就感,也没有学生愿意选择这门课。”
令宋云华惊讶的是,在接下来的20年里,肿瘤学科发展迅速,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越来越长,生存率越来越高;科研项目源源不断地涌现,医生的待遇也有所改善。
2021年,在肾内科工作了14年的陈菲被调到一家三甲整形医院,但她觉得这个科目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轻松赚钱”。“疫情前感觉都在做。医美,乍一看,业务量也在下降。”
“金眼银牙铜骨科”,哪个部门最受欢迎,一直是医疗行业谈论的话题。然而,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医疗政策医学专业的变化和发展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过去,一些辅助部门逐渐关注那些高耗材部门的“成本效益”。当然,在一个医学论坛上,有些人说这样的话题毫无意义,学习医学注定要终身学习,吃苦,无论做哪个专业,事实上,都是一样的。
哪个部门更受欢迎?医疗行业的“蔑视链”改变了吗?在这方面,几位高级医生和年轻毕业生分别与“医学界”谈论了他们的观点。
基于“性价比”的选择
如果抛开个人抱负、专业知识和机会不谈,过去人们选择专业的实际考虑无非是“高薪、高回报”,或者“低收入、轻松”,或者选择“性价比”的基础之一。几位工作了15年以上的主任医师告诉“医学界”,他们毕业时,一般情况是男生选择外科,女生选择内科。
“2007年毕业的时候,眼科、口腔科、外科最受欢迎的骨科是男生想去的科室。心内科是内科最受欢迎的系统,属于业务多、待遇好、医疗事故发生率低的科室。”陈飞告诉“医学界”,“内分泌、血液、肾脏等小科目待遇一般,但相对容易,工作环境干净。”
2019年,毕业于北方著名医学院的李小鹏,现任神经外科主治医师,认为“金眼银牙铜骨科”是“古老的”,“这些部门仍然很受欢迎,但政策正在改变,但他们的工作强度并没有降低。再加上现在医学生就业内卷,反而显得有些原本待遇一般,但工作轻松的科室性价比提高了。李小鹏口中的“性价比上升”科室,还包括影像、检验等辅助科室。
“内分泌科也是如此,以前只是一个小科目。但现在糖尿病、肥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部门自身的业务量也在增加,对其他部门的支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陈飞评论说,“医患纠纷少,待遇好,每个人都愿意去。”
与传统的临床科室相比,整形外科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当陈飞上学时,她对整形外科的理解仅限于与烧伤科有关。”一些有这个科室的医院只是门诊,甚至没有病房。”
大约在2015年左右,随着消费医疗的东风,整形外科几乎一夜之间兴起。”随着经济的改善,公众对美容的需求增加,出现了大量的私人资本。外科医生似乎是“金领”,买房子,买车,许多公立综合医院也开发了这一领域。”
然而,当陈飞真正来到整形外科医院时,她发现与纯粹的医疗美容业务不同,她的医院将承担大量的表面缺陷患者。”医疗本身的公共福利属性大多很忙,对医生技术门槛的要求也不低,这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简单。”
至于黄金医疗美容项目,陈飞观察到,过去两年的业务量显著下降,特别是那些市场化明显的小型医疗机构。”轨道已经饱和,整形手术与整个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近年来大量破产。”
“总的来说,这个行业的高收入不会持续很久。”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整形医院院长郭树忠也在接受《财经健康》采访时表示,业内估计每年有500至1000名新整形医生,但每年新增患者并不多。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报复性消费没有预期大幅增加。”
肿瘤科和血管外科腾飞
“在目前的手术中,血管外科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非常受欢迎,许多医院都在争先恐后地想要它。人才饱和,如胃肠道、肝脏和胆囊,但血管外科在许多地方仍存在差距。”李晨飞告诉“医学界”,他经历了中国血管外科20多年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普外科被认为是各大专业尚未普遍发展的“老板”。李晨飞说:“1998年我进医院的时候,血管外科医生被普外其他专业看不起。大家都觉得开肝、开胆、开胰腺、开胃肠很厉害,我们只会做静脉曲张。”
“更不用说比较心脏外科医生了,他们在医院里仰着头走路。如果没有他们的胸部手术,许多病人的生命就会消失。”李晨飞说,但不久,微创干预的时代就到来了。
“进入21世纪后,我们从主动脉微创开始,到下肢动脉、颈动脉、肾动脉静脉,最早是球囊扩张,然后是不断迭代的支架、斑块旋转切割装置、溶栓装置...再加上疾病谱的变化,富贵病发病率高,学科迎来了革命性的飞跃。李晨飞说:“相比之下,心外科并没有及时把握新技术的浪潮,特别是在介入技术普及后,风景被心内科抢走了。因此,近年来,心外科专家开始强调,他们不仅要手术,还要一手拿手术刀和导管,还要努力进入干预领域。但是真的有点晚了。”
宋云华见证了肿瘤内科的腾飞,几乎与血管外科的快速发展同时。
“一开始,没有多少医生愿意做肿瘤科,治疗方法基本上只是放疗和化疗。例如,血液科治疗白血病,患者治疗后至少可以进入缓解期,我们的患者,清空积蓄不剩下多少天。临床医生不仅很忙,而且也很少被重视。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治疗和拯救人们的成就感。”
今天与过去不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层出不穷,患者5年生存率不断延长。宋云华说:“与其他科室相比,肿瘤科现在承担了更多的学术推广,科学研究很容易取得成果。”。医患关系的压力也相对较小,“因为肿瘤患者对治疗结果的预期相对较低。”
“科室的发展给医院层面带来了好处,医院领导非常重视肿瘤学科的建设。随着医生待遇的提高,他们与胃肠道、乳腺外科等肿瘤手术部门有了更多的联系。”宋云华说:“消化内科依靠内镜技术。在癌症早期筛查的普及下,同样的业务也很热门。现在它是内科系统中的热门财产。”
呼吸科也试图实现反击。“这个科目一直是一个大科目,但过去被认为‘钱少事多’。老年人聚集在患者中,主要是慢性支持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陈飞说:“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呼吸重症学科建设。此外,肺癌发病率高。近年来,呼吸科还发展了肿瘤呼吸科。这个传统的内科专业拓宽了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随着高价值耗材收集等医疗改革措施的实施,心内科和骨科逐渐从炎热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而妇产科在“选择链”中从接近下游上升到中游。几位高级医生告诉“医学界”,十多年前,女孩们认为妇产科又脏又累,男孩们不会来这个部门。
宋云华说:“随着社会整体医学素质的提高,男性不再对妇产有偏见。此外,与肿瘤等热门科室相比,妇产科人才短缺。如果你能专注于研究,年轻医生更容易取得成就,而且很有前途。”。
很难有任何“黄金科”
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很难说未来医院科室会如何划分。亚专业之间有很多交叉点,不可能完全区分清楚。”郭树忠在早年写的《外科医生的最高境界是做内科医生》一文中提到。
宋云华认为,近年来,国家强调慢性病管理,疾病预防已经走在前列。“许多疾病的最终目标是尽量避免疾病的发生,避免进入手术环节。也许手术的声音将来会越来越小。”但李晨飞表示,“手术也在内科,尤其是胃肠外科,强调多学科诊断和治疗,研究肿瘤的内科治疗。未来可能不是内科或外科,而是根据不同的疾病系统进行划分。”
但目前,感染科、儿科和急诊科长期处于尴尬地位。感染科主任医师王鹏飞于1997年毕业,见证了SARS、H1N1、新冠肺炎多次重大疫情也经历了医疗系统高呼要重视传染病防治的“平战结合”,但从未等待部门反击。
“二十年前,我是一个小部门,但至少相对容易,只不过是治疗一些肝炎和其他患者。目前,各种传染病的病因复杂,抗菌药物种类繁多,效果和适应症不同。此外,由于耐药性问题,工作强度和难度显著增加。”王鹏飞说:“医疗纠纷较多,但效益没有上升,在医院仍然没有地位。”
“只能说我们是任何医院不可或缺的科室。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下社会认知的变化,我们的职业成就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王鹏飞说,至少比急诊科和儿科好很多。“急诊琐事最多,容易发生医患纠纷,即使升到副高也要上夜班。”
更不用说儿科了,作为国家命名的短缺部门,治疗与身心疲劳程度不成正比。”据说儿科医生很忙,但有很多部门很忙。最大的问题是收入太低,只有顶级儿童专科医院的医生才有发展机会。”
在李晨飞看来,医疗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在谈论“哪个部门最受欢迎”。这个话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从收入水平、风险规模、劳动强度、竞争等因素延伸出来的。“但很多说法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回归医学本质后,很难有任何‘黄金科室’。未来的风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疾病谱的变化。例如,与老龄疾病相关的部门可能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也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但无论如何,长期以来人才匮乏的部门确实是儿科、急诊科、感染科等专业。在目前的机制下,他们很难受到收入和待遇的激励,技术发展也不是一个跳跃。因此,他们仍然需要依靠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以确保这些学科的人才梯队得到维护。”李晨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