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奉贤区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代表上海参加了“全国家庭医生岗位培训和风格展示”,在全国众多优秀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要知道,这不是奉贤区第一次夺冠。此前,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赵颖和全科医生刘丽娜的团队在2016年、2021-2022年的全国家庭医生岗位培训和风格展示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为什么这里的家庭医生先后获得多项全国一等奖?
“中山-西渡”的良好经验不断扩大,探索社区医疗发展的新道路
在社区开出糖尿病作为一名社区医生,在西渡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王涛知道,只有有扎实的技能,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获得更多的信任。
好的口碑是怎么来的?除了敬业的态度,王涛背后还有很多专业的“外援”,实力不错。
王涛先后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奉贤区中心医院急诊科、神经内科等地全日制学习。让她记忆犹新的是在“中山-西渡全科教学门诊”经历了一年的“魔鬼训练”。
事实证明,早在2015年5月,西渡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中山医院第一个全科郊区教学点。2018年5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与奉贤区卫生委员会联合建设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西渡全科医学临床教学培训基地”正式签署上市合同;同年9月,中山医院和西渡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签署了“上海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基本完成了上海郊区第一个“大学-医院-社区”平台的全科人才培训模式。
近八年来,中山医院全科医学优质教学资源深入培育奉贤西渡,“中山西渡”教学模式日益成熟,探索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新道路。
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这条新路径的亮点之一是“以教为导”:不仅建立了严格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而且继续为“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山-社区”全科教学门诊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逐步形成了适合郊区社区发展的标准化模式。例如,对于全科医生和新入职的年轻全科医生,全科教学门诊实行社区常见病、慢性病、多病共存的诊疗模式,帮助他们树立“全人照顾”的理念。
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山-西渡”的良好经验,自2018年以来,在奉贤区卫生委员会的支持下,由塘外、湾、庄银行、新寺、太阳、金海六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中山-西渡”社区教学联合体,每年选拔骨干全科医生参与“中山-西渡”全科教学模式。
实施新一轮基层标准化建设,搭建社区医生发展平台
今年5月,随着第六次培训的启动,中山医院朱教学团队的优质资源继续大力输出。
奉贤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山-西渡”模式的深化,奉贤区正在有效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提高,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奉贤区位于上海南部郊区,常住人口114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分中心6个,卫生服务站7个,村卫生室157个。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不断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硬件基础,奉贤区将实施新一轮基层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通过增量扩张和库存振兴,区域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实现街道和城镇的全面覆盖,标准化村卫生室将实现全面覆盖。
同时,奉贤区卫生委员会正在进一步加快除颤器、心电图监测器、雾化器、简单肺功能仪等社区医疗设备的配置;依托教学联合会平台,与中山医院顶级全科医生教师(朱珠团队)合作,打造全科医生培训精英平台,推动区域全科医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奉贤区还将依托市第六医院、市第九医院、龙华医院等医疗协会资源平台,建立三个医疗卫生资源垂直整合协会,将“专家下沉”模式升级为“专家技术双下沉”教学模式;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根据当地情况开设内科、外科等合适部门,促进专业诊疗能力的提高;全面推进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积极培育社区中医药“1”+X“服务特色;创新开展特色诊疗服务,形成“一社区一品牌”的社区诊疗特色地图。
目前,在灵活人才引进政策的帮助下,奉贤区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了30个社区特色专业,基本形成了社区诊疗特色地图。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奉贤区还将通过人才政策支持、平台建设、完善就业机制三个维度,吸引和帮助社区医生的发展,促进家庭医生合同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编辑:范丽萍
图片:受访者提供图片
(原标题:为什么这里的家庭医生先后获得全国一等奖?上海奉贤探索基层卫生改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