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应聘中学保健员…“高学历低就业”的时代已经来了?

   2023-07-13 570
核心提示:2022年5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学的博士成功获得北京某街道的城管执法岗位,随同她入职的还有英国曼彻斯特海归硕士研究生。2023年6月,山东大学公示拟聘两名研究生为公寓管理员,一名为哈工大建筑学硕士研究生,另一名为阿德莱德大学海归硕士研究生。这是否为大材小用,我们不予过多评价,但很多医生看到下面这则新闻后,终于绷不住了!6月28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一则拟招聘人员的公示引起了社会关注。其中一名

2022年5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学的博士成功获得北京某街道城管执法岗位,英国曼彻斯特海归硕士与她一起入职。

2023年6月,山东大学宣布拟聘请两名研究生为公寓管理员,一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另一名为阿德莱德大学海归硕士。

我们不会过多评价这是不是大材小用,但是很多医生看到下面的消息后终于忍不住了!

6月28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招聘人员的宣传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一名临床医生申请了卫生保健人员的职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工作人员回应说,情况是真实的,有很多卫生保健人员,其中许多是在职医务人员。

事实上,复旦高中发布的招聘手册对该职位的学历要求是“本科以上”,但最终招收了著名医学院的临床医生。恐怕学校也很惊讶。

有人觉得现在找工作不容易,也有人称赞这是“明智的选择”。“高学历低就业”的时代来了吗?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01

让我们来看看2021年《中国中小学医学队伍建设现状》的一组数据,其中包括江苏、山东、江西、河北、青海、陕西不同地区的538名校医,结果如下:

1.医学背景

目前校医总医学背景占33.5%(180),教育体育背景占32.5%(175)和9.7%(52),另外20.3%(131)的校医既不是医学背景,也不是教师背景。

2.薪资水平

在所有受访者中,学校医务室工作人员的平均月收入为3223元。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相比,学校医生的工资水平远低于教育和社会卫生保障福利行业,甚至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此外,具有医学背景的学校医生甚至低于具有非医学背景的学校医生,他们的工资集中在≤4000元。

3.职称情况

编制的校医占68.4%(368名),无职称、初级、中级、副高、正高职称分别占14.1%(76名),29.7%(160名),50.7%(273名),5.4%(29名)。

4.职业满意度

只有少数具有医学背景的校医是全职校医,而大多数具有非医学背景的校医是由学校教师转移的,其中近一半没有职称,认为职业发展和晋升的机会很少。具有医学背景的校医对职业发展机会的满意度一般高于具有非医学背景的校医。可能的原因是大多数具有医学背景的校医都是兼职的,校外也有工作。

总的来说,对于校医队伍来说,出现了严重的国家性和结构性障碍;对于校医来说,除了一些学校对儿童教育的优惠政策外,几乎没有优势。

02

为什么医学博士“成功上岸”中学卫生保健员会引起如此轰动?

原因是医学博士价值观和社会效益的争论,公众对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争论,成千上万的理想破灭者发泄社会不满。

顾名思义,“高学历低就业”就是高学历,但工作与工资不匹配。

医学生读博士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当“校医”吗?我觉得原来的理想可能不是这样的。

当然,校医一定有存在的价值,但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医生当校医相当于大炮打蚊子”。有些人可能不承认,但这确实浪费了人力资源。

为什么最终选择“校医”?也许这也是医学生的无奈之举。上海各大医院的招聘要求都很高,不仅要求学历,还要重视科研:

在文章方面: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对于一些医院的ace部门来说,10篇文章几乎已经成为博士毕业的标准,因此住院逐渐将要求提升到子期刊层面。

在主题方面:国家青年含金量最高。近年来,随着影响因素的增加,高分文章越来越多,投标质量也越来越高,因此申请国家青年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与人才和努力相比,背景和运气也是医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如果你想在上海找工作,导师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配额很小,基本上是导师的学生,有时甚至是导师的学生。

如果上述条件不符合要求,则应选择其他出路。

虽然回地级市医院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也比不上“专硕回老家县医院工作两年,我和同学差距越来越大”的悲剧重演。

因此,对于那些想留在上海并有上海户口的高等教育医学生来说,选择基层职位有时是最好的选择,其他城市的毕业生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

一开始,我选择了学习这条最接近“成功”的道路,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很可能会遇到无限的变量来改变我以前的方向。

这就是高学历医学生的无奈,“性价比”成了唯一的标准,“好就业”成了唯一的目的。

03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校医”背后是基层医院的真实情况吗?如果有一天,一个医生加入了一家基层医院,它可能会引起很大的轰动。

众所周知,基层医院在“缺”的同时,也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局面。

“缺”在于基层医生的稀缺。

收入低,水平差,设备差,前途渺茫,农村医生老化严重,后继无人。即使提高待遇,增加人才配备,也很难留住人才。甚至有官员靠“砸钱”来吸引人才。

近日,江苏省太仓市卫生委员会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件,明确提出太仓市优秀高中毕业生申请江苏省或全国重点大学医学专业,并在本科批次以上录取。他们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包括精神卫生)、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或中医学,本科一次性补贴5万元;硕士8万元或10万元安置费;医生给予15万元安置费。

“卷”在于招聘要求的提高。

博士学位已成为顶级三级医院的门槛。即使是市三级医院医生的最低招聘要求也是硕士生,甚至县医院也要求护理岗位不再招聘专科生。

前段时间,某县医院公布了2023年招聘岗位表,可以清楚地看出,除放射科外,几乎所有岗位的最低学历要求都是本科。一直要求较低的护理岗位,今年也和各种临床岗位一样。

同时,我们认为基层医院应该引进更多的人才来提高医疗质量,这是我们的矛盾、基层医疗发展的矛盾和困难。

事实上,吸引人才的关键不仅在于教育要求和福利待遇,还在于基层医疗的土壤。

例如,提高基层医生的专业技能,如改善基层医院的设备配置,如医疗保险政策倾向于基层患者,从各个方面改变患者对基层医疗的认知和态度,从而实现“分级诊疗”的最终目标。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县医院急诊医生自救的真实经历:

急诊医生在工作中突然心肌梗死。作为一名医生,他清楚地了解急救的黄金时间和同事的技术水平,所以他坚定地选择立即在县医院做手术,而不是在省级重点医院做两个小时的路程。最后,他逃脱了困难,现在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当普通人像急诊医生一样突发重大疾病时,第一时间想到身边的基层医生,放心把自己交给他们,就意味着我们的基层医疗迈出了一大步。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不仅是医学博士的就业问题,也是成千上万医学生的发展问题,也是基层医疗需要突破瓶颈的问题。

也许“培养一个医学人才”并不难,难的是“怎样用好这个人才”!

参考资料:

[1] 中国中小学医队建设现状,如张圣捷、周蒙、龚曦等[J].2021,42(12)中国学校卫生:1899-1902.

责编|米子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