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光教授是宣武医院的荣获奖者
首届脑机界面“华瑙奖”
卓越学者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教授在最近举行的首届脑机接口会议和脑机接口产业联盟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获得首届中国脑机接口“华瑙奖”优秀学者奖,被组织者誉为“临床脑机接口应用研究的先驱,全面引领各类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和智能手术器械的发展”。
中国脑机接口“华瑙奖”由海河实验室、先进医疗材料和医疗器械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设立,表彰和鼓励中国脑机接口领域的先进个人、重大成就和产业转型。该奖项是迄今为止中国脑机接口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致力于在中国脑机接口领域建立冠军。
苦心孤诣
引领脑机接口技术
临床应用与转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赵国光教授作为中国第一位开展脑接口临床实践的医务工作者,团队锚定了医学科技创新,引进、研发和完善了针对癫痫、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疾病的脑接口神经调节新疗法,制定了严格全面的临床诊疗策略,开展了多维、全链、标准化脑接口的临床应用转型。
在赵国光教授的领导下,宣武医院与华山医院等9家国内医院联合开展了中国第一家脑接口反应电刺激(RNS)多中心、随机对比、双盲设备Ⅲ在临床研究中,该技术通过将人工智能芯片植入颅骨,颅内电极植入脑内,昼夜不间断监测脑电节律,一旦预测到即将到来的癫痫,即启动外源性干扰节律,直接阻断癫痫灶内癫痫的形成,对环路活动进行精确控制。过去被视为手术禁忌症的多灶或功能区癫痫的治疗已成为可能。
在赵国光教授的推动下,2018年“重拾行走”(WAP)该计划在宣武医院实施,开启了亚洲第一个探索完全脊髓损伤脑接口治疗的先例。该团队的技术创新和实践给脊髓瘫痪患者带来了重新站立和行走的希望。
革故鼎新
推广脑机接口应用
提供技术保障
创新可以自强不息,奋斗可以争先。基于脑接口的临床治疗技术逐渐走向准确化的趋势,需要更智能、更准确的手术设备来帮助脑接口医学的应用和普及。赵国光教授带领团队独立开发了第一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国内神经外科机器人,以精度、智能、集成、远程为创新点,形成了基于神经外科机器人的诊断和治疗体系。新一代国内神经外科机器人的诞生不仅解决了国外关键技术的“颈”问题,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而且为国内脑接口临床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有助于提高我国脑接口临床的整体诊断和治疗水平。相关工作获中国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北京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砥志研思
探索脑机接口
医学应用的理论基础
理论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头支撑。赵国光教授敏锐地意识到,脑网络理论是脑接口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石。为此,他带领团队探索脑网络科学和脑接口医学应用的理论基础。例如,脑白质连接研究首次阐述了白质功能连接在理解和认知脑疾病中的作用,在促进脑网络神经外科系统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科技创新之路永无止境。赵国光教授深知以奋斗为背景的时代,更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近年来,他先后主持了科技部“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重点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首个(套)重大技术平台项目、北京重点研发项目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Brain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脑网络疾病英语期刊 Network Disorders;作为通讯作者,Nat是Nat的通讯作者. Commun.、Lancet Public Health、Alzheimers.Dement.、Sci. Bull.、Hum. Brain 80多篇国际知名专业期刊,如Mapp,发表论文,为促进我国脑机接口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原标题:宣医新闻|宣武医院赵国光教授荣获首届脑机接口“华瑙奖”优秀学者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