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著名病理学期刊Histopathology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病理中心王哲教授团队研究成果:A Nodal EBV-positive T-cell lymphoma with a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phenotype。本研究报告了两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CD4+T细胞的结内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是EBV阳性T细胞淋巴瘤的全球首次报告,扩大了EBV阳性结内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的范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年第五版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结内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TFH) cell lymphoma, nTFH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00名患者被诊断为恶性程度高、治疗预后差、5年总生存率低于30%的患者,迫切需要加深对NTFHL的认识。
EBV是一种以人为宿主的疱疹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因此也被称为"亲吻病毒",它是感染人类最常见的病毒之一。据统计,世界上每年都有大约20万例新的癌症被认为是由EBV感染引起的。第五版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中提到,EBV感染可发生在66%-81%的NTFHL中,但EBV感染通常发现在NTFHL的非肿瘤性B淋巴细胞中,从未报道过T细胞,特别是肿瘤性TFH细胞被EBV感染。
本研究发现,除了肿瘤T细胞中EBV阳性的异常特征外,病例1显示结内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滤泡型(nTFHL-F)经典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表达模式,病例2是结内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TFHL-AI)一致的经典表型模式。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RHOAA p.G17V、KMT2C p.K339N、BCR p.D1062N、PABPC1 p.K312Rfs*10和TET2截短突变,NTFHL的病理诊断得到了分子病理层面的支持。
本研究对EBV感染T细胞的新发现改变了EBV在NTFHL中只感染B淋巴细胞的传统认知,为影响NTFHL预后的机制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为NTFHL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病理中心、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哲教授是临床病理中心住院医师张兆轩和副研究员王伟。
(原标题:第一次报告!EBV感染T细胞淋巴瘤“亲吻病毒”有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