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30日举行的河南省妇幼健康年中促进会上,河南省卫生委员会启动了2023年河南省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试点工作。明确要在42个试点单位和21个自愿参与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探索符合河南省实际情况的长效工作机制和具体实施路径,进一步推动全省妇幼健康高质量发展,加快河南省中医药强省建设。
此前,省卫生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河南省妇幼卫生试点工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明确了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探索中医科室设置、人员配置、职能任务、适当技术等。适合县级妇幼卫生服务机构的特点;促进妇幼卫生适当技术,充分发挥中医在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孕期调理、产后康复、儿童保健等方面的独特疗效;引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省级优质中医服务资源下沉基层,促进省级中医专业联盟、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的发展,全面提高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中医服务能力,拓展妇幼保健服务内涵,促进中医与妇幼保健的深度融合,提高县域妇幼健康综合服务能力。
《规划》确定,新密市等第一批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融入妇幼保健试点单位8家,荥阳市等第二批省级推广试点单位34家。作为本轮主要试点单位,将纳入2023年河南省基层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质量升级项目。并定期评估试点结果和绩效评估;确定郑州市等7家市级妇幼保健院和栾川县等14家县级妇幼保健院为自愿参与试点的单位,参与试点结果评估,不纳入绩效评估;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确定为主导单位,在本轮试点工作中发挥中医药融入妇幼保健服务的示范引领作用,参与试点结果评估,纳入绩效评估,指导基层试点单位的项目实施和绩效评价。
河南要求地方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指导试点单位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分工。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定期组织试点单位进行现场沟通,扩大试点;妇幼保健医院作为当地试点工作的主要单位,积极探索,总结和完善工作机制。要加强考核,各试点单位要根据试点工作考核指标定期进行项目考核,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能力。
自河南省积极开展妇幼保健试点工作以来,建立了促进临床保健、疾病治疗、传统中医技术、医院中医、管辖中医、中医服务、孕产期保健、健康教育的融合机制;推广合适的技术,《河南省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中医适宜技术(第一批)》总结提炼;全省116家妇幼保健机构建立了中西医合作诊疗体系,124家妇幼保健机构为住院期间的妇女儿童提供中医药服务,68家妇幼保健机构为妇女儿童提供药膳服务,70家妇幼保健机构提供适合妇幼饮用的健康调理茶服务;加强质量管理,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制定持续整改措施;加强团队建设,每年培养约30名中医骨干医师和“西方”人才,完善中医人员就业、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同时,试点工作的发展也拓展了保健服务、临床应用、服务群体和服务路径,拓展了妇幼保健供给侧改革发展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