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支撑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强调了发展和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对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性。“十四五”国家卫生健康规划也要求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吴培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均就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吴培新
聚焦培训规模与需求不匹配问题,吴培新委员建议,要控制培训规模,科学实施培训。一是加强审批管理,禁止不具备办学条件的高校盲目开展医学教育;二是制定紧缺专业目录和人才培养刚性计划,三是适当增加985、211高校本科生招生规模。
针对我国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多层次、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吴培新委员建议优化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第一,探索学术型“本科生”一体化培养模式,培养以硕士学位和连续阅读为主要培养模式的医学研究型人才。二是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人文关怀、医患沟通、法律法规等课程比重。三是探索推进八年制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以高水平临床医学科学家为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标准,统一培养模式,形成稳定、同质化的培养机制。
“医学教育还面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与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以下简称“专硕”)衔接不畅的问题。”吴培新委员建议深化机制创新,有机衔接“双轨”培养。一是开展全日制“专硕”入学考试改革,坚持以临床能力考核为重点,将本科教育的学术成果和实习情况纳入研究生入学考试,引导高校和医学生重视临床实践,减少研究生入学考试对实习的影响。二是完善高校与“规培”基地教学合作机制,加强高校与区域内非直属附属医院“规培”基地的紧密合作,实现区域内医学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三是改革同等学力综合水平考试。四是研究制定长远规划,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杜斌
“建立完整的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内容,是解决地区间医疗服务能力差异、促进学科高起点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国际医学教育的通行做法。”杜斌委员也表示。因此,进一步扩大专科培养试点基地并与博士培养点整合,制定联合培养计划,完善考核机制,提高保障体系支持力度,将有助于全面推进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
杜斌委员建议优先安排博士培养点,扩大和规范专科培养试点专业范围。进一步纳入符合专科培养需求的专科基地,推动专科基地与博士培养点联动,确保增配适当数量的专业博士研究生同时进入专科培养。同时,在满足报考博士研究生要求的前提下,对专科培养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使其进入相应的学历教育,以确保专科专业和专科培养在入学时相结合。
探索制定专科医生和博士研究生双元培养计划。明确符合专科培养医生和博士生的双重培养目标,强化注重临床能力和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制定明确的培养计划,使融入专科培养的学生高质量完成培养。
加强和改进评估机制,完善出口认证标准。围绕培养目标,设计适合临床能力考核的过程性评价,完善结构化考核的反馈机制。同时,完成学术教育所需的基本科研训练并不断提高科研素养。加快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互认进程。
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完善保障体系支撑。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学生基本待遇,给予专科培训医生行业社会化地位。同时,鼓励培训基地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在绩效和晋升方面对专业化培训教学给予政策倾斜,多方面强化内生动力。
整理/洪
图/小雄
编辑/洪
编辑/陈
监制/吴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