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力量让别人活得更幸福!”听三位院长院士在上海交大医学院谈创新

   2023-12-29 1210
核心提示:“不论你是医学生,或是科学家,都不应轻易被规则所限制或束缚”“用自己的力量让别人活得更幸福” ……昨天(12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三位院长院士现身上海交大医学院“精神传承 创新引领 共话交医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听三人说“大格局、小故事”,金句迭出,现

不管你是医科学生还是科学家,你都不应该轻易被规则所限制或束缚...昨天(12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 三位院长院士亮相上海交大医学院院士论坛“精神传承创新引领共话医疗高质量发展”,聆听三人“大格局小故事”,金句迭出,场面超燃。

平台,平台,舞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充分对接自力更生的国家高层次科技发展战略过程中,不断完善学科发展顶层设计,加快平台融合内涵建设,打造医学人才“强磁场”。

谈及交大医学院在大力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促进临床与基础学科的深度融合与交叉,范先群院士表示,交大医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医学创新人才,将研究生培养成临床医学专家、医学科学家、医学硕士。

“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必须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所谓名师出高徒。交大医学院紧密结合骨干教师激励计划、首席教师牵引计划、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创新团队培养计划、破格晋升计划、双百人计划,让最优秀的学生和最优秀的教师相互促进,形成人才聚集效应。”范先群院士还表示,在学科建设方面,交大医学院实施了“四峰”工程,即临床研究和转化的临床医学“峰”工程;帮助口腔医学、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学等一流学科攀登高峰;以新医药建设为重点,推进学科协作“造峰”工程;建设一流学科发展支撑体系“巅峰建设”工程。“四峰”工程旨在促进优势学科的强势发展、交叉学科的融合发展和新兴学科的精准发展。

要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创新,范先群院士认为“阶段”很重要。“我们鼓励大家去创新,去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长期做贡献。近年来,交大医学院建立了免疫创新研究院、病毒研究院、松江脑科学研究院、康复研究院、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数字医学研究院等多个跨学科平台,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加入,但无法单打独斗。要组织人才,发挥创新团队的力量,促进医学成果的创新和转化。”

三位院士都是医院管理者,同时也是医生、医学家、教育家。比如在临床一线,范先群院士就是“光明使者”,是我国眼眶病和眼部肿瘤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他以“传道、授业、解惑”来阐述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给学生讲道理,教书是教学生一门技能,解惑是引导学生。“优秀的学生和优秀的老师必须相互成就,共同进步,学科才能持续发展。”

创新不易,如何坚持?

如何看待医疗创新?宁光院士从一个关于肾上腺皮质肿瘤诊断的小故事中说,征服一种疾病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征服一类疾病。

“20多年前,诊断肾上腺皮质肿瘤用了270多天。现在瑞金医院只要4天就能确诊。这就是科学的进步,每一次科学的进步都离不开每一代无名氏的贡献。”宁光院士呼吁在座的医学生静下心来,安下心来,从事自己的专业,用自己的力量让别人过上更幸福、更健康的生活。

“人应该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你的爱好完全符合你的职业,那么你努力的方向就对了。如果不是,那就试着把职业变成爱好。”宁光鼓励学生。

勇于创新探索,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是每一个医疗追梦人的奋斗理念。问题是,创新不易,如何坚持?

中国工程院2023年新院士夏强院士,带领中国儿童肝移植从几乎空到世界领先,通过创新突破解决临床难题,不断传播技术。仁济医院肝移植团队帮助马来西亚培训肝移植团队,完成马来西亚首例肝移植手术。此后,先后有日本、韩国、新加坡、欧美的医生在仁济医院学习。

作为“新肝宝宝”的守护人,夏强院士回忆起刚到仁济医院时的情景,经历了很多失败。他也多次想放弃儿童肝移植的想法,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经过多年的努力,仁济医院成为全球最大的儿童肝移植中心。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万一我是那个幸运的人。”夏强院士用自己的奋斗故事告诉年轻的医学生,很少有成功是靠运气的,绝大多数肯定付出了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

如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向?宁光院士的建议是:“没有定冠词的创新”。他说,科学有大有小,只有新没有新,每一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都值得探索。

“不管你是医学生还是科学家,都不应该轻易被规则限制或束缚。你应该勇敢地闯入无人区,解决现实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他表示,医生这个职业需要终身学习。每个医学生都是在学生时期开始积累知识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他形成了知识的积累,并将其转化为潜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打磨和应用,从而促成了新的科研成果的诞生。

宁光院士是亿万“糖友”的救星,带领瑞金医院内分泌科连续几十年位居全国第一。至于他心目中的“一流研究”,他说,“如果你的成就十年后还被人记得,那也算小成就,百年后还能被人记得。”

文:唐童宽

照片:受访者

编辑:唐

责任编辑:范立平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