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牵手市级医院,武汉心血管病防治将迎发展新飞跃。12月22日上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这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在湖北省内设立的首家阜外医院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将推进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武汉地区心血管病防治能力。今后,武汉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家门口”可享“国家队”名院优质医疗服务。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潘湘斌教授,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郑云,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付旻,以及阜外医院有关专家团队、武汉市卫生健康委相关处室负责人、武汉市中心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出席签约揭牌仪式。医院相关临床医技科室、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在签约揭牌仪式上,湖北省首家阜外医院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正式落户武汉市中心医院,这也是武汉高位嫁接国家队优质医疗资源,赋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举措。
牵手“国家队”
“高位嫁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是国家级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也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所在地,以诊治各种复杂、疑难和重症心血管疾病享誉国内外。
多年来,武汉市中心医院高度重视心血管病学科建设,2021年挂牌“武汉市心血管病医院”,今年医院心血管病专科入选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将在后湖院区新建心血管病“院中院”,造福心血管病患者。
此次“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成立后,阜外医院将通过心血管学术及科研专业指导、进修培训、远程会诊、手术指导等多种形式对武汉市中心医院开展指导。
同时,武汉市中心医院将充分借力阜外医院强劲的技术实力、雄厚的学术资源、先进的管理理念、专业的科研指导,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硬件设施设备等方面不断加强心血管专科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临床诊疗技术创新,推动武汉市心血管病医院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化心血管疾病医疗高地,助力进一步提升武汉及湖北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为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服务。
这意味着,今后武汉乃至周边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可就近享受国家级高水平诊疗服务。
省内首例
这例手术破纪录了!
当天签约揭牌仪式结束后,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介入手术室内开展了一例特殊的手术——全程在纯超声引导下为一位卵圆孔未闭合的患者植入可降解的封堵器。
手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潘湘斌教授指导,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一起参与完成。
此项全程无射线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在湖北省内首次开展,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也是该项术式的全球创始人。
手术中使用的封堵器是可降解的,植入患者体内在完成卵圆孔自然闭合功能后,逐渐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或被自体吸收,避免了金属封堵器永久留存体内可能存在的并发症隐患。同时,再生的房间隔保有组织弹性,不影响未来穿刺房间隔等介入治疗路径,不但实现了有效封堵又避免了远期风险。
背景资料
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寿院士领导下,由潘湘斌教授团队所发明的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技术融合了心内科、心外科、超声科等多学科技术优势,实现了不开刀、无放射线、无造影剂,甚至清醒状态下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不但消除了放射线带来的重大医源性损伤,保护了大量患者及医护人员,而且突破了造影剂过敏、孕妇、肿瘤等患者不能接受介入治疗的禁区。以超声引导介入技术为核心的中国技术体系已经推广到法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了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作用。培训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阿根廷等三十余个国家的500余名学员,加快了新技术的国际推广应用。2022年超声引导介入技术以其"安全、可靠、便捷、可及"的优点,获世界卫生组织科技创新奖, WHO 总干事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称赞其赢得了"一带一路"国家和人民的赞誉和感激。
正是超声引导介入技术在方法学层面取得的重要突破,解决了放射线看不见可吸收材料的关键问题,才给可吸收封堵器的研制创造了必要条件,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PFO 封堵器之后,中国团队已经完成房间隔缺损可吸收封堵器的研制及临床研究,后续多种封堵器都将进步成完全可吸收封堵器,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将全面进入完全无残留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