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缅怀我国著名眼科专家魏厚仁教授!

   2023-11-06 340
核心提示:魏厚仁教授(1928-2023)著名眼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眼科魏厚仁教授于2023年11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享年95岁。魏厚仁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眼科医生,特别是在青光眼和白内障的临床以及基础研究方面成绩卓著。他曾在国内率先成功培养了人眼小梁细胞,并进行形态功能研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即率先在湖北省内提出眼科亚专科建设并在协和医院眼科实施。他历任协和医院眼科教研室主任、眼科主

魏厚仁教授(1928-2023)

著名眼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眼科魏厚仁教授于2023年11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享年95岁。

魏厚仁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眼科医生,特别是在青光眼和白内障的临床以及基础研究方面成绩卓著。他曾在国内率先成功培养了人眼小梁细胞,并进行形态功能研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即率先在湖北省内提出眼科亚专科建设并在协和医院眼科实施。

他历任协和医院眼科教研室主任、眼科主任、眼科研究室主任。1985年至1993年同时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湖北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1990年被湖北省总工会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96年曾受到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为我国眼科事业发展所作出突出贡献”金牌表彰。1999年入选中华医学会《中华眼科杂志》“1978-1999年发表论文最多的前百名作者”。2000年获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金苹果奖。2017年获得武汉医学会“终身成就奖”金牌表彰。

从医近70年,魏厚仁教授为湖北省及周边省市眼病患者解决了大量临床疑难问题,深受患者爱戴。

魏厚仁教授的逝世是我国眼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我们为失去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好领导、好老师而深感悲痛!

魏厚仁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1月7日(周二)6:30在汉口殡仪馆坤元厅举行。

谨以一篇旧文,纪念魏厚仁教授。

魏厚仁教授千古。

 魏厚仁教授生平

以下文章选自:百篇故事话协和? | 我国著名眼科学专家,全国眼科学会学术贡献奖获得者——魏厚仁

弃法从医 家国为重

魏厚仁,1928年出生在汉口,父亲是邮局职员,母亲是家庭主妇,家中有兄弟姐妹6人,魏厚仁是老大,他从小立志读书。1947年,魏厚仁报考武汉大学法律系,后弃法从医,1948年,魏厚仁转报武大医学院,并被顺利录取。

建国后,因为院系调整,魏厚仁又辗转到同济医学院继续深造。热爱科研的他临近毕业时,想选择基础研究工作,但当时的中国,临床医生缺口极大。

魏厚仁说:“那个时候更缺医生,都去做研究了那医生谁来当呢?所以我们在毕业的时候,六十几个人,全部做临床。” 毕业后,魏厚仁来到了刚组建的协和医院眼科。

建国以前,协和医院并没有独立的眼科。1949年,孙洁清医师来到协和,一年间,开展了包括沙眼的挤压与摩擦,虹膜切除,白内障、眼球摘除等一百多例手术。后来,随着院校合并,钱元赞、吉民生等“大咖”纷至沓来,协和的眼科大师云集,位居全国前列。1956年,协和医院眼科即开展同种异体角膜移植,1960年建立眼细胞学实验室,同年,科室率先对讲师以上人员进行专业定向。

上世纪50年代,随着上海同济大学和武汉大学医学院的合并,许多的眼科“大咖”纷至沓来,前排右起第三为吉民生、左起第三为钱元赞,第二排左起第一为魏厚仁。

1954年夏,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沿江两岸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展开了英勇顽强的防汛斗争。在这次防汛斗争中,协和医院组织了“防汛医疗队”,深入防汛一线防病治病。防汛工作结束后,眼科医师魏厚仁评为“防汛二等功臣”。

据魏厚仁回忆,1954年长江防汛战役打响后,医院派出的防汛医疗队队员并不在一个地方,而是根椐防汛区域,分组担负医疗任务。他这个组共三个人,由他负责,被分到江岸区黎黄陂路段抢险队负责医疗卫生工作。为了保持抢险队的战斗力,他与小组成员做了许多预防工作。

为防止蚊蝇叮咬,他们为抢险队成员的床铺上挂了蚊帐;为防止霍乱、伤寒,他们给抢险队成员打预防针。当时抢险队的工人同志很害怕,魏厚仁就在自己身上先注射。工人们看到没有危险、无痛苦,100多名抢险队员都打了预防针。由于预防工作做得好,抢险队没有一人因病离开防汛战场。

苦心孤诣 高瞻远瞩

为我国眼科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留任协和医院后,通过不断学习努力和钻研,魏厚仁为我国眼科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在国际上率先体外培养出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在国内率先培养出小梁细胞、筛板细胞。他在眼房角小梁网细胞的形态、功能、生化及各种药物因素对其影响方面的研究,蜚声国内外。在眼科新药的疗效观察、青光眼手术方法的改进及眼底、眼压、视野、激光等方面的广泛研究,也为他赢得了各方赞誉和诸多奖项。

1984底,魏厚仁正式担任协和医院眼科的主任。在他担任科主任期间,实现了眼科手术的全面显微化,和间接检眼镜、三面镜、前房角镜等检查手段的普遍运用。他使得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与全国重点院校同步,使得眼科的整体水平位于全国先进行列。而他本人,也获得了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1996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授予魏厚仁我国眼科事业突出贡献奖。

1997年,凭借在国内率先培养出小梁细胞、筛板细胞的成绩,他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中华眼科杂志》召开表彰会,我院眼科吉民生、胡椿枝、魏厚仁三人受到表彰,他们是近十年来在该杂志上发表论文最多的前百名作者之一。

《中华眼科杂志》为魏厚仁教授颁发的贡献奖

2002年,眼科魏厚仁、袁莉娅、姜发纲等开展的“几种药物及压力对眼小梁细胞氨基葡聚多糖代谢功能的影响”研究,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发扬优良学风

精心培育医学人才

1980年代,恢复研究生招生后,魏厚仁成为首批导师。他长期关注海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为了让学生们获取最新的知识,他详细列出一份书籍清单,提供给图书馆;为了督促大家读书,他组织开展读书会,要求学生每半个月作一次学术报告,硕士生、博士生、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全部参加。

魏厚仁指导年轻医师工作

在主持眼科教研室工作期间,魏厚仁规定住院医师每半个月要翻译一篇外文期刊论文,然后由他自己亲自修改语法和单词;新分配来的住院医师,一般在三年内,魏厚仁都要亲自辅导他们写一篇论文,有的文章选题来自于他,成稿后他又帮忙修改定稿,但是他从不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前面,也不拿任何稿酬。这种无私的精神感动了无数的眼科后辈,魏厚仁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各级的优秀教师,并在1991年,荣膺湖北省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偶得“学霸”成绩单  

学养匠心其来有自

这张成绩单,出自解放前武大学生成绩总册,记录的是1947年,该院一年级学子第一个学期九门功课的成绩。其中,总分第一名,即是魏厚仁。





让我们细看魏厚仁的各科成绩:

国文,八十四分,并列第一;

英文,八十九分,全班第一;

普通生物学,八十九分,全班第一;

普通生物学实验,九十分,全班第二;

普通化学,八十九分,全班第二;

化学试验,七十五分,全班第三;

微积分,一百分,全班第一;

  魏厚仁后来的成就,其实在这张成绩单上已初见端倪。

其实,魏厚仁在中学时,已经养成了阅读原版外文书和外语会话的习惯。当时的上智中学多的是外籍教师,有的教科书全是外文,外语不及格不让升学,所以到了医学院,外语对为魏厚仁来讲,根本不在话下。因为成绩好,当年的魏厚仁拿到了校级奖学金,得以继续学业。

张玉书记看望慰问魏厚仁教授

“活到老、学到老”,年迈的魏厚仁依旧保持每天阅读的好习惯。面对孜孜不倦、潜心研究的数十载医学生涯,魏老的回答淳朴真挚,令人感动:

“国家分配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在我们国家,国家、组织、人民的需要,这三个是一致的。所以组织安排就代表国家、人民的需要。凡是这样需要的,(我就认真去做),至于是不是做的最好,不敢说,反正我是努力把它做好!”

—END—

监制:孙晖  王继亮

策划:党委宣传部

信息来源:人事处 党委宣传部 湖北之声 

审校:张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