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也会得“老年痴呆”吗?答案是会的。只不过所谓的“老年痴呆”并不是广为人知的“阿尔兹海默症”,而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姚晓黎教授牵头的神经系统罕见病团队便为1名38岁的青年患者确诊家族性克雅病。
半年内进行性记忆力下降
疑患家族性老年痴呆
据了解,该患者来自特区,年仅38岁,2022年初开始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对新近发生的事情记忆明显下降,常忘记生活中的小事(如有无关门、带钥匙等),运动时易受伤,对答不切题等症状。周围人发觉他性格也出现了变化,较之前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流。同事反映他的工作态度也有所变化,理解力下降。
患者家属带其求医却迟迟没有得到确诊,最终该患者来到中山一院神经科求治。神经科罕见病团队姚晓黎教授、陈定邦副教授对其头颅磁共振结果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发现患者存在对称性的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及基底节异常信号,并存在脑皮层“飘带征”的特点。经询问,患者姐姐也于2014年开始出现言语紊乱伴记忆力下降,曾被诊断为“躁狂症”“痴呆”,目前已失去自理能力,长期在疗养院照料下生活。
由于时间较远且分居两地,患者家属并无其姐姐的诊疗资料。团队医生主动与患者姐姐曾经的神经科医生取得联系,并获得了患者姐姐当时的头颅磁共振图片,发现患者姐姐的头颅磁共振图像显示类似的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及基底节对称性异常信号,且较患者更为明显。
▲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显示皮层“缎带征”和尾状核壳核异常信号
▲患者姐姐的头颅磁共振显示更明显的皮层“缎带征”和尾状核壳核异常信号
家族多位曾有类似病史
真实病因成疑
根据姐弟两位患者类似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点,医疗团队高度怀疑此病为遗传性疾病,于是进一步联系其家族成员追溯家族史,发现其家族至少有10位成员有类似病史,有多位成员一直至去世也没有得到明确的诊断。
▲追溯患者家族史
根据此病例快速进行性痴呆、头颅影像学以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的特点,姚教授团队高度怀疑患者患有家族性克雅病,于是为患者进行了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和RT-QuIC检测,并对其进行了克雅病相关基因PRNP基因检测。根据1433蛋白和RT-QuIC脑脊液阳性结果,以及PRNP基因杂合致病突变结果,成功为患者确诊为家族性克雅病。
可怕的致命性疾病——克雅病
据姚晓黎教授介绍,家族性克雅病是罕见的神经系统遗传病,属遗传性朊蛋白病(Prion disaese)的一种,是由于朊蛋白基因PRNP突变,导致蛋白构象改变,致病性朊蛋白(Prpsc)在中枢神经中累积,导致致死性海绵状脑病,与著名的“疯牛病”导致的脑病理性结果相似,同属于朊蛋白病。
家族性克雅病与克雅病表现类似,致死率100%,但由于发病年龄和病程差异大,部分患者存活时间较一般的克雅病时间长,常被误诊或漏诊。中山一院神经科罕见病团队重视此类罕见病的病例资料和诊断规范,充分发掘家族史和资料,通过基因和特异性生物标记物的检测,并充分进行排他性检查,使得此类罕见病患者得到相对及时和规范的诊断。
目前,家族性朊蛋白还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主要还在于为患者提供积极的照护和防止并发症。由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50%的几率遗传给下一代,应积极早期明确诊断,为患者和家系成员提供遗传咨询,阻断致病基因向子代传播,对于促进优生优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