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个项目角逐首届“首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优促计划”

   2023-08-24 800
核心提示:精心谋划广动员在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市医药卫生科促中心仍收到了40家医院的项目申请。此次项目征集引起了北京地区三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一个月时间,共征集到405个项目,其中医疗器械244个项目,医疗技术95个项目,医疗药物66个项目,涵盖68家单位,覆盖30余个医院重点专科方向。首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培训暨首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优促计划启动会“优促计划”自启动以来,市卫生健康委

精心谋划广动员

在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市医药卫生科促中心仍收到了40家医院的项目申请。此次项目征集引起了北京地区三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一个月时间,共征集到405个项目,其中医疗器械244个项目,医疗技术95个项目,医疗药物66个项目,涵盖68家单位,覆盖30余个医院重点专科方向

640

首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培训暨首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优促计划启动会

“优促计划”自启动以来,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积极部署,组织全市三甲医院代表开展“优促计划征求意见会”,广泛征求意见;召开“首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培训暨首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优促计划启动会”,解读医学科技创新转化的重大意义和医疗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会议强调,要以“优促计划”为抓手,架起医学研究和医药产业沟通的桥梁,促进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提升医疗机构成果转化能力。

640

“首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优促计划”工作座谈会

市医药卫生科促中心在市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制定《首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优促计划实施方案(试行)》《首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优促计划初审工作方案(试行)》《优促计划初审专家抽取规则》,编制《2023年首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优促计划申报指南》,发布《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储备库和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专家库,创建“优促计划申报单位沟通群”,形成“优促计划项目申报问题集”,以“公开、公正、审慎、实效”的工作原则稳步推进“优促计划”实施。

申报项目八大特点

经大数据分析,本次项目征集呈现八大特点

一、单位参与数量多,覆盖多级多类医疗机构

640

本次项目征集涵盖68家申报单位,市属三级(含)以上医疗机构22家,占申报单位总数的32%;央属三级(含)以上医疗机构22家;区属三级(含)以上医疗机构19家,其他三级(含)以上医疗机构5家。

二、职称分布合理,广泛吸纳医院骨干力量参与

640

本次项目征集牵头人主要以临床一线医护研究人员为主。牵头人为主任医师的项目共申报198个,占申报项目总数的49%;牵头人为副主任、研究员或主治医师等项目共申报184个,占申报项目总数的45%;牵头人为院领导的项目共申报23个,占申报项目总数的6%。

三、创新主力军年轻化,吸引一批青年医生参与

640

本次项目征集牵头人年龄集中分布在35-45岁和45-55岁的两个年龄段。项目牵头人年龄分布在45岁及以下的申报项目共149个,占申报项目总数的37%。

四、项目产品类别丰富,医疗器械类项目占比高

640

本次征集项目覆盖各类医疗产品,呈现丰富多元化。申报类别中以医疗器械类项目为主,共244个项目,占申报项目总数的60%;剩余项目中医疗技术类共95个项目,医疗药物类共66个项目。

五、项目覆盖专科方向多,重点专科项目集中度高

640

本次项目征集覆盖30余个医院重点专科方向,专科分布广且均匀。分布前三的专科方向为骨科、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及药学类科室和肿瘤血液类科室,占申报项目总数的29%,其中骨科申报47个项目,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及药学类科室申报35个项目,肿瘤血液类科室申报34个项目。

六、项目集中在概念验证环节,转化推动需求迫切

640

本次申报项目集中在概念验证环节,说明现有高质量转化项目在该环节集中度高,转化需求迫切度高。本次项目征集成熟度评级集中在1-2级和3-4级,占申报项目总数的73%,其中1-2级申报174个项目;3-4级申报123个项目。

七、项目基础扎实,高质量科研项目占比高

640

本次项目征集中已有科研类财政资金资助的项目共172个,占申报项目总数的42%,其中含13个项目为首发科研专项财政资助。除此之外,财政资助单位为国自然和北自然共同资助的项目共57个,申报项目资助单位为国自然的项目共33个,北自然资助的项目14个。

八、项目预期产出丰富,成果转化目标明确

640

本批项目预期产出集中于专利转化、样机制作等关键节点,具有明确的成果产出目标。本次项目拟实现预期产出为专利转化的项目居多,占申报项目总数的75%,拟实现样机制作的项目共292个,拟实现预期产出为型式检验的项目共127个,拟实现预期产出为企业转化合作的项目共165个。

优促计划“四大亮点”

“优促计划”是首个以北京市卫健委主导,着眼于促进首都医学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塑造,深度参与孵化的市级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市医药卫生科促中心高质量谋划项目全过程实施路径,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遴选原则,优选出一批有潜力的、有良好转化基因的项目,建立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创新项目储备库。同时,积极发挥政府背书作用,为潜力项目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规范、资金赋能、概念验证、资源对接、成果推介等一系列服务,力争指导一批、孕育一批、签约一批优质项目,全面提升项目成熟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01

全流程深度孵化  

探索成果转化“首都模式”

市医药卫生科促中心以“优促计划”为触角,了解医疗机构在成果转化工作方面的难点痛点,梳理转化堵点清单,通过建立转化联动机制、制定资金管理办法、搭建项目储备库和转化服务平台、编制成果转化共识与指引等举措,探索全链条、全周期、全过程成果转化模式,为首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提供更多经验和新思路。

02

财政资金赋能 

撬动社会资本参与  

“优促计划”采用“财政+金融”理念,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力求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少量财政资金的“种子”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研发,为项目精准匹配资金支持、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带动效应不断增殖“裂变”,扩大社会资金对项目投入的规模和力度,助推产业资金参与后续产业化环节,提升成果转化率,最终实现项目转化收益的反哺,积极探索 “专业优选—多维培育—政府引导—资本撬动” 政府引导科技促进新模式,助力一批高质量项目转化落地。

03

顶尖专家汇聚

提高项目专业化水平

市医药卫生科促中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中心资源优势,建立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专家库,汇集临床类、成果转化类、高校院所类、产业类、投融资类及政策咨询类等六大领域专家,在政策研究、科技创新、转化咨询、评估决策、评审论证、人才培养、科普宣传等方面为项目提供“专业护航”。

04

资源精准对接

构建成果转化生态圈

“优促计划”通过积极举办多场专项咨询辅导会、系列成果推介会等方式,广泛链接国内及国际优质创新资源,加快构建医产融合、医工融合、医经融合的创新转化生态体系,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多维度推进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落地,促进首都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中心简介

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测评价中心)成立于2021年,隶属于市卫生健康委。中心以服务人民健康为宗旨,将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委党委各项战略部署,围绕塑造首都医药卫生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以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贯通政、产、学、研、用服务创新主体为方向,以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为抓手,激发医学科技创新活力,提升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支撑首都医药卫生产业发展,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推动首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