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解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资源整合优化探讨

   2023-08-17 840
核心提示:作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推动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从医疗资源密集地区遴选输出医院,向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输出优质资源,开展得如火如荼。试点实践证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对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群众就近享有公平、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缓解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有积极意义。但在资源整合优化,尤其在充分授权和发挥输出医院积极性的同时,如何优化试点

作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推动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从医疗资源密集地区遴选输出医院,向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输出优质资源,开展得如火如荼。试点实践证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对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群众就近享有公平、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缓解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有积极意义。但在资源整合优化,尤其在充分授权和发挥输出医院积极性的同时,如何优化试点地区的学科布局、发挥依托医院积极性,更加科学、可持续发展地理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资产权属关系、学术归属和管理体系,值得认真梳理和深入探讨。

目前我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基本上以2022年3月31日由国家发改委、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为指导意见。《工作方案》在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后,对建设框架有明确要求:举办独立医疗机构、授权输出医院统筹调度依托医院的人财物等相关资源,并在人事薪酬、补偿机制、运营机制上给予充分保障,这是充分发挥输出医院优质资源和管理优势,提高区域医学中心学术水平、同质化保证的必须。

然而,尽管《工作方案》在严格输出医院遴选标准、考虑依托医院学科优势,明确规定了“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人才队伍,定向放大国家顶级优质医疗资源”,但在区域医疗中心和依托医院的学科布局、资源整合方面缺乏明确要求,存在些许冲突和芥蒂:诸多以肿瘤、神经、心血管、呼吸等专科类别见长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与依托医院近在咫尺、甚至一墙之隔的地方新建新院。于是问题来了:依托医院是否依然保留该重点学科?原来这个学科的人才队伍、专科设备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如何整合?是输出医院和依托医院成“亲家”联合打造一个区域医疗中心,还是分庭抗礼、近距离竞争,成为“冤家”?笔者认为,应当充分借鉴国外医学中心(Medical Center)的经验:新加坡没有一个床位的眼科医院和中央医院的一墙之隔和CT、磁共振的共享;美国顶尖的费城儿童医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分别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和麻省总院毗邻,临床和科研合作密切……我们应当探索独立法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院中院”或同一医疗集团“姐妹医院”模式,明确依托单位不再设立该学科,原学科队伍的人财物在输出医院统筹下优化整合;专科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配强、配齐专科医学设备,充分共享依托单位的检查设备和辅助平台,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另外,“地方政府主建、输出医院主管、依托医院配合”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强调输出医院在学科建设、临床能力、人才培养、科教提升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优质资源扩容效应的同时,应该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资产权属、学术归属、管理体系做积极探索,要从优质资源均衡分布、尽快改变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现状的大局出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即便是多专业的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积极探索输出医院的“人财物”部分一体化管理的同时,更应融入地方政府医疗服务体系规划,与当地具有一定科教研实力的医科大学或医学院确立附属医院关系,成为当地城市医院集团、县域医共体的坚强后盾。在成为让医疗资源薄弱地区患者充分享受国家顶级医疗资源的临床医学中心的同时,更应成为当地公立医院,乃至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科研创新和转化平台。

总之,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在充分发挥输出医院优质资源扩容和辐射发展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一定要发挥已有一定基础的依托医院和相关学科及其人才队伍的积极性,要通过科学设置、合作共享,达到和谐共赢的理想结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