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中山市坦州人民医院原党总支书记、院长罗勇受贿案公开审理,市卫生系统和犯罪单位共有6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了现场审理,深受警惕和教育。
中山市纪检监察委员会认真贯彻十三届省纪检监察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关注“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以雷霆手段严厉惩治腐败,调查中山水务局前局长谢世华、中山东党委书记谭振东、黄埔镇赵峰村前党支部书记吴冠明等各级“领导”严重违纪案件,对坦州人民医院原院长罗勇、火炬开发区医院原院长张涛等医疗领域的一系列腐败案件进行了严格调查,不断增强人们的收益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为人民医院院长,罗勇本应善待医生,帮助世界拯救人民,但他最初的愿望已经消失,他的欲望已经吸烟。从接受患者红包礼品、医疗代表回扣到与医疗设备供应商形成“利益联盟”,他收取了设备代理商的高额回扣,涉及2980多万元。医疗费用中包含了回扣和虚增的药品设备价格,直接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如今,“医甲”已被拔除,医院采购成本和群众就医成本明显下降。据统计,今年1月至5月,门诊和住院费用同比下降16.6%、21.4%的人均医疗费用下降了1400多元。
中山市纪检监察委员会重点关注群众深化整改、系统治理,建立“4+14+4”专项监督体系,完善“室”联动监督、联合处理机制,推进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等4项重点整改,督促主管部门深化生活环境14项专项整改,继续关注学校煤渣跑道问题4项专项整改,自去年以来,共调查了192起不良风和腐败问题,给予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336人,给予197人党纪政务处分。
“垃圾填埋场沼气收集升级改造工程开工后,闻不到任何气味。今天,当我们看到治理现场时,我们可以完全放心。”近日,中山港人民走进中山市中心集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露出满意的笑容。此前,由于垃圾处理能力不足,该基地暂时储存了45万吨原生垃圾,气味严重影响了周边人民的生活,年投诉超过1000起。
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中山市纪检监察委员会采用“组”联动、“组”联动工作模式全过程、嵌入式监督,40多次参加专题会议、现场监督,促进工作班和项目周边24个村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组织14次群众访谈研讨会,邀请10批141人现场检查交流,促进解决群众“呼吸疼痛”。目前,45万吨垃圾全部处理完毕,整改期间日均转运焚烧量达到3353吨,超过原计划的1.7倍,任务提前51天完成。
今年4月,中山市纪检监察委员会发布了领导小组联系基层制度,深化城镇联动研究监督机制,9名小组成员分别联系2个城镇街道纪检监察委员会(纪检监察委员会),深入研究蹲点,全面强化监督,肩负一线民生,落实。
村级小微权力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利益。中山市纪检监察委员会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坚实的“防火墙”制度,探索新的监督路径,加强村干部特别是“肩”人员管理监督、村(社区)管理人员处罚后补贴、奖金扣除指导等制度机制;指导西区纪检监察委员会建立村级“最高领导”清洁政府档案,三乡镇纪检监察委员会实施村级监督区域合作、交叉检查机制,南头镇纪检监察委员会建立乡镇联动、闭环连接机制,去年以来,一个接一个地解决了群众的急难问题,共为群众做了163件实事。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来保护民生福祉。近日,中山市纪委出台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监督执法、专项整治学位供给和教育设施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区域和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方案,推进区域和行业专项整治,同时完善领导案例和联合联动机制,重点落实民生和惠民政策,选择全市24个重点村进行升级监督,通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一线监督和准确执纪,更好地保护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