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东大肛肠医院丨洪灾之后防大疫,请收好这份防疫指南!

   2023-08-09 1040
核心提示: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全省多地遭受洪涝灾害。遭遇洪水后,受灾群众应该如何做好卫生防疫,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一、防止“病从口入”洪涝灾害可使现有食物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受到破坏,污染环节、途径增多,粮食蔬菜等食物容易被污染。加之可能存在烹调用具缺乏、热加工不便、清洁供水不足等情况,极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和各类食源性疾病。下面重点科普霍乱、伤寒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全省许多地方遭受洪水灾害。洪水过后,受影响的人应该如何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

一、防止“病从口入”

洪水灾害会破坏现有食品的生产、运输、储存和销售,增加污染环节和途径,食品、蔬菜和其他食品容易受到污染。此外,可能存在烹饪用具缺乏、热加工不便、清洁供水不足等情况,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和各种食源性疾病。

以下重点是科普霍乱、伤寒/细菌性传染病的特点及防治措施,如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等。

1、霍乱

霍乱(Cholera)是由O1 血清群或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①传播方式:霍乱是粪便-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水、食物和生活的密切接触传播。

②潜伏期:霍乱的潜伏期多为1〜2天可以短到几个小时或者长达5天〜6天。

③临床特点:大多数病例发病紧急,没有明显的前期,主要从严重腹泻开始,然后呕吐,少数先呕吐后腹泻,多数无腹痛,无紧急后重,少数有腹痛或腹部饱腹感,有些可能有阵发性绞痛。粪便的特征最初是稀疏的粪便,然后是水样粪便。由于大量脱水,可导致电解质紊乱,脱水症状,严重病例可危及生命。

2、伤寒,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甲、自己、丙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①传播方式:粪便通过一种方式传播,即细菌随粪便排出,污染水、食物(蔬菜、水果、水产品、乳制品等)。或其他日常必需品,然后通过口食传播。

②潜伏期:伤寒为1〜3周,一般10〜14天;副伤寒短2〜15天,一般8〜10天。

③临床特征:持续高烧、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白细胞减少等,常有畏寒、心肌炎等,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3、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慢性肠道传染病。

①传播方式:通过食物、水传播,或通过蝇、日常生活接触。

②潜伏期:数小时至7天,平均1〜3天。

③临床特点:腹泻、腹痛、内急后重,可伴有发热。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压痛、中毒性急性发作、高烧、感染性休克症状,有时脑水肿,甚至呼吸衰竭。

4、感染性腹泻

传染性腹泻是一种炎症性或分泌性腹泻,由毒素性大肠菌、侵袭性大肠菌、致病性大肠菌、出血性大肠菌和聚集性大肠菌引起。

①传播方式:通过食物、水传播,或通过蝇、日常生活接触。

②潜伏期:1〜14天,平均1〜4天。

③临床特点:腹泻为稀便、水样便、脓血便等,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严重者因大量失水引起脱水甚至休克。

要防止“病从口入”,应尽量做到“八不要”

1、水淹的食物——不要吃!

被雨水淹没的食物容易被污水中的微生物污染,食用后容易发生肠道疾病甚至食物中毒。为了确保安全,最好丢弃被淹的食物,不要吃。特别注意冰箱里的食物。如果冰箱被雨水侵入或停电,最好不要丢弃食物。

2、变质的食物——不要吃!

浸泡在洪水中的食物很容易发霉。发霉的食物对人体有害,特别是当食物和油花生发霉时,会产生大量的细菌和黄曲霉毒素。一旦食用,就会出现腹泻、呕吐、头晕、全身虚弱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在高温、高湿度天气下,熟食在室温下储存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所有熟食和易腐食品应及时储存在冰箱中。食物应尽量在同一天清理干净。剩菜不得储存在冰箱里超过3天。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重复加热不得超过一次。不要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3、来源不明的食物——不要吃!

尽量不要在没有食品营业执照的摊位上购买食品。不要吃来源不明、包装在非专用食品容器中、没有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

4、卫生条件差的凉拌菜——不要吃!

洪水灾害发生后,部分地区卫生条件较差,冷肉冷菜在生产过程中容易被细菌污染,食用前应彻底煮熟。

5、死因不明的动物——不要吃!

鸡、鸭、猪、牛等畜禽动物的肉类和因降雨而死亡的水产品可能会被致病菌污染。不要吃它们。

6、野生的蘑菇——不要吃!

下雨后,野生蘑菇会大量生长。通过传统的方法和特定的经验来识别毒蘑菇是不可靠的。不要随意吃野生蘑菇。

7、未经处理的生水——不要用!

暴雨环境下的水源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饮用水必须煮沸;在水源受污染的灾区,尽量喝瓶装水和瓶装水。无需漱口、洗菜、生产加工食品等来源不明或受污染的水。

8、止泻药、抗生素等药物——不要随便吃!

强降雨后,如有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或其他身体不适症状,必须及时就医,不得擅自服药。

二、防治蚊蝇

蚊蝇是传染病的帮凶。携带和传播各种细菌和病毒可能导致登革热、乙型脑炎、疟疾和其他疾病的传播。强降雨后,蚊蝇繁殖增多,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治蚊蝇,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1、改善环境,清理杂物

雨后和洪水后,及时填补积水坑洞。小容器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减少蚊蝇滋生场所,从源头控制蚊蝇数量。改善生活环境卫生,及时清理杂物、厨余垃圾、宠物粪便、卫生死角等,防止各种垃圾散落。室内外垃圾桶和垃圾箱应封闭并定期清洗,垃圾应每天清理。

2、保护好,减少叮咬

安装纱窗和纱门,防止蚊子和苍蝇进入房间。食物使用防蝇网罩,防止苍蝇与食物接触。建议使用蚊帐、蚊香、苍蝇拍、胶带、胶带等家庭防蚊物品。在蚊虫密度高的地区,居民在户外长时间停留或长时间活动时,应尽量选择长袖裤子,并在裸露部位涂抹驱蚊剂,以避免蚊虫叮咬。

3、做好监测,及时消灭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做好蚊子密度监测工作,开展消毒防疫工作。将无法清除的水或喷洒灭蚊剂杀死蚊子和幼儿,并在蚊子密度高的环境中喷洒杀虫剂,以防止蚊子侵入。对于粪便、临时厕所、临时垃圾收集点等蚊子和苍蝇“重灾区”,杀虫剂可每天多次喷洒,防止蚊蝇侵害。

4、注意身体状况,及时就医

通常,我们应该更加注意我们的身体状况。如果怀疑因蚊子叮咬而突然发烧,出现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