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肺动脉球囊成形术疗效,有简单指标!

   2023-08-07 580
核心提示:目前,对于无法手术或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存在肺动脉高压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球囊成形术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运动能力和生存率。近期,阜外医院柳志红团队发现,肺动脉球囊成形术能够显著改善CTEPH患者的肺动脉血流分级,肺动脉血流分级的改善与肺动脉血液动力学、右心功能的改善密切相关,能够独立预测肺动脉球囊成形术的疗效。该研究连续入选了阜外医院接

目前,慢性血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不能手术或肺动脉内膜剥离术后肺动脉高压(CTEPH)肺动脉球囊成形术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能显著提高血液动力学、运动能力和生存率。

近日,阜外医院柳志红团队发现,肺动脉球囊成形术可以显著改善CTEPH患者的肺动脉血流水平。肺动脉血流水平的改善与肺动脉血动力学和右心功能的改善密切相关,可以独立预测肺动脉球囊成形术的疗效。

本研究连续入选阜外医院153例CTEPH患者,接受肺动脉球囊成形术治疗。术后中位随访10个月,平均肺动脉压、峰值耗氧量、肺动脉血流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

相关分析表明,肺动脉血流分级的改善与平均肺动脉压、三尖瓣反流速度、6分钟步行距离的改善有很大关系。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在纠正混合因素后,肺动脉血流分类的变化可以独立预测肺动脉球囊成形术的疗效。肺动脉血流分类的改善越明显,肺动脉球囊成形术的疗效就越好。

刘志红指出,在肺动脉球囊成形术前和术后监测CTEPH患者肺动脉血流分类,有利于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除了作为肺动脉球囊成形术疗效评价的策略之一外,术后肺动脉血流分类达到3级也被视为CTEPH患者肺动脉球囊成形术治疗的终点。

然而,肺动脉血流分级的评价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比较剂量、导管在肺血管中的位置、操作人员的判断等,肺动脉血流分级的评价和计算比较复杂,因此在临床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如何更简单地评估肺动脉血流分级在手术中的变化值得进一步探索。

肺动脉血流分类的具体规则如下:

0级血流:肺动脉狭窄或阻塞部位远端无前向血流,或对比剂虽然通过病变部位,但对比剂停滞,无法填充病变远端血管,无静脉回流;

1级血流:对比剂通过病变部位充盈病变远端血管床,但对比剂在病变远端血管的充盈率和(或)清除率明显低于正常部位;

二级血流:肺动脉完全灌注,肺静脉部分回流,病变远端和近端对比剂填充速度相同,但肺静脉显影或清除对比剂的速率明显低于非阻塞或狭窄部位;

3级血流:肺动脉完全灌注,肺静脉完全回流,病变远端和近端对比剂填充速度相同,肺静脉显影或清除对比剂的速度与非阻塞或狭窄部位相同。

肺动脉血流分级总分计算方法:肺动脉血流分级总分=0级血流血管数×0+1级血流血管数×1+2级血流血管数×2+3级血流血管数×3。

在本研究中,根据最后一次肺动脉球囊成形术后随访的血液动力学结果,“良好疗效”定义为:随访时肺动脉平均压≤30 与基线相比,mmHg和(或)肺血管阻力降低≥30%,否则“疗效不好” ”。

153例患者的基线平均年龄为59.41岁,其中女性占51.63%。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肺动脉球囊成形术中位治疗2次,血管中位治疗19次。

来源:赵智慧, 李欣, 罗勤,  等. 肺动脉血流分级评价肺动脉球囊成形术治疗慢性血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J].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7): 756-760.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3.07.011

(原标题:判断肺动脉球囊成形术的疗效有简单指标!阜外医院柳志红团队研究)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