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了《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护理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占我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一半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群众就医经验不断提高。然而,护理事业的发展仍存在不平衡和不足的问题。护士队伍数量相对不足,护理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丰富护理服务的内涵。本次“行动计划”旨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临床和社会,创造更温暖的护理服务。
靠近病人,就是要照顾好病人。要落实责任制的整体护理,每个责任护士都要负责一定数量的病人,每个病人都要负责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疾病观察、协助治疗、健康指导、人文护理等整体身心护理服务。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积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语言易于理解、简单、清晰,及时理解和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心理状态,注意患者的需求和不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实施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前,应耐心解释,操作中关注询问,操作后及时观察,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提高积极服务和人文关怀意识,在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关心、关心和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给予细心照顾、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
靠近临床,就是要坚守临床一线。加强患者检查和病情观察,按照分级护理指导原则的要求。特级护理患者应随时检查。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患者应按要求定期检查,积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潜在并发症,并给予有效治疗。倡导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联合查房和多学科合作,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并发症的早期预警和识别能力,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如住院患者跌倒和医院新的压力损伤,以确保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贴近社会就是满足社会需求。通过开发手机APP,开展连续护理服务、护理服务随访系统为有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在线护理咨询、护理随访、家庭护理指导等连续护理服务,解决出院后常规护理、专科护理和专科护理问题。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为出院病人、居家行动不便老人等提供专业、便捷的上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增加“互联网+护理服务”医疗机构和上门护理服务项目的数量,造福更多人。
大多数护理人员是改善护理服务的主要力量。医疗机构应关心护理人员,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例如,完善护士激励机制,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教育培训等方面倾向于临床一线护士;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减轻临床护士不必要的写作负担;逐步理顺护理服务价格比较关系,反映护士技术劳动价值,合理确定护士工资水平。
改善护理服务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希望有关部门更加重视护士队伍建设,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关注护士身心健康,进一步减轻护士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热情和时间接近患者、临床和社会,进一步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28日 19 版)
(责编:卫嘉、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