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医院为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高级别临床证据

   2023-07-24 1310
核心提示:抗血小板治疗是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之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作为可逆的血小板环加氧酶抑制剂,吲哚布芬相比于阿司匹林可能具有较低的出血风险,并且如果发生出血可在停药后迅速止血。吲哚布芬是高出血风险患者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禁忌时的潜在替代药物,在临床上已用于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复发,但尚缺乏高级别循证依据的支持。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科研团队在《The Lancet N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中风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作为一种可逆的血小板环加氧酶抑制剂,与阿司匹林相比,消炎痛可能有较低的出血风险,如果出血发生,停药后可以迅速止血。当高出血风险患者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被禁止时,消炎痛是一种潜在的替代药物。临床上已用于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但仍缺乏高水平循证依据的支持。

近日,北京天坛医院附属首都医科大学科研团队《The Lancet Neurology》杂志发表题为“杂志发表题为“Indobufen versus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aemic stroke in China (INSURE):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double-dummy, active control, non-inferiority trial”的论文。该研究由全国163家医院共同完成,是迄今为止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最大临床试验。该研究由全国163家医院共同完成,是迄今为止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最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急性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消炎痛没有达到“不低于阿司匹林”的效果,降低90天中风复发的风险,中重度出血和不良事件与阿司匹林组没有统计差异。

研究结果为未来中风抗血小板研究提供了思路,有望促进临床医生广泛开展缺血性中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实践,促进学术探索中风二级预防药物,探索更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更准确合理地定位目标群体,为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效益。

注:本研究成果摘自《The Lancet Neurology》杂志,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原标题:中国科学家为治疗中重度缺血性中风患者提供高级临床证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