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医院成立的奇迹俱乐部,让我们体验生命奇迹的家庭,一起分享和交流,一群专家来到现场回答我们的问题,太温暖了。”小丹(笔名)的母亲真诚地感谢了医务人员。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举办了奇迹俱乐部第二期线下活动,10组体外膜肺氧合(ECMO,也称为人工膜肺)受邀参加术后儿童家庭,与共同创造生命奇迹的医疗团队聚在一起,交流术后康复和生活。神经科、神经外科、呼吸科、康复科、重症监护医学等专家为儿童家属提供全方位的免费咨询。
ECMO技术是国际公认的顶级急救技术,主要用于治疗心脏和(或)肺急性衰竭的危重患者。自2011年以来,复旦儿科医院利用ECMO技术成功治疗了200多名儿童,ECMO治疗成功率约为70%。例如,2017年4月创下中国最小早产儿ECMO院间转移记录,2018年9月利用ECMO技术成功治疗常州“心脏按压5小时3万次”的暴发性心肌炎儿童小雨。
2019年,儿科医院成立了奇迹俱乐部,旨在为ECMO术后儿童家庭搭建患者互助平台。家长通过俱乐部交流护理经验,做好慢性病管理,促进医患沟通信任,提高治疗和随访依从性。
小丹是ECMO技术的受益者。2022年11月7日,7岁的小丹从奉贤区中心医院转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治疗,因暴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与家人沟通后,儿科医院ECMO专家组立即评估并及时启动治疗。ECMO团队的医务人员争分夺秒,展开了一场生命拔河战——管道预充、置管、连接和启动。不到30分钟,机器就成功运行,为小丹赢得了治疗时间和机会。
11月14日,小丹成功撤离ECMO。出乎意料的是,当天病情发生突然变化时,小丹突然出现两侧瞳孔不等大。CT提示脑梗死伴脑出血。ECMO团队立即联合神经外科咨询,进行室外脑排水和OMmaya泵。经过一个多月的积极治疗,12月初,小丹的病情明显改善,生命体征稳定,精神清醒,可以自己进食。不久,小丹就顺利出院了。
在第二届奇迹俱乐部线下活动当天,看着活泼笑的小丹,在场的ECMO医疗团队成员为共同创造的生命奇迹感到自豪,更感受到救死扶伤的重要意义和责任。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翟晓文教授介绍,自2016年以来,医院开展了ECMO治疗下的院际转运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成功转运55例,可转运到江西、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福建等6个省市,最远距离1000公里。
作者:李晨燕
编辑:李晨燕
编辑:范丽萍
图片来源:医院供图
(原标题:打破多项记录!复旦儿科ECMO技术为200多名心肺衰竭儿童带来了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