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消化内镜医生,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一些非常痛苦的病例;大多数是由于忽视症状而导致的悲剧。
便血,作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之一,也容易被忽视和延迟。
为什么?痔疮是因为一个小问题, 常见的症状是便血。因此,一旦出现便血,几乎90人首先想到的是:"生气了,痔疮犯了”,很少有人去医院咨询或检查。
因为是"小毛病",不用麻烦医生,买点药自己处理。
结果,许多直肠癌患者在出现便血症状时,将其视为痔疮,导致不可挽回的悲剧。
包头东大肛肠专科医院介绍:如果你也有便血,你是上述哪种人?所以遇见“便血”这种非常常见的排便异常,如何区分哪里出了问题?今天包头东大肛肠专科医院教你“见色识病”!
事实上,大便出血的原因有很多,整个消化系统都可能出血。除痔疮外,下消化道出血还可能是肛裂、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肠恶变或大便干燥擦伤等其他疾病。胃溃疡和食道出血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甚至胃肿瘤等疾病。
同时,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尿毒症和一些罕见的传染病,可能会导致便血。
如何根据便血的颜色来区分疾病?
1、鲜血便
大多数是急性(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很短时间通过肛门粪便排出,或直接排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于创伤性出血,鲜红色或紫红色,深红色,长时间后可凝固成血块。常见于以下疾病:
(1)内痔和混合痔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着血或大便后滴血。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
(2)肠息肉为无痛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后停止,量不同,一般血液不与粪便混合,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与粪便混合。
(3)长期排便后直肠脱垂可能会出血。
(4)肛裂便血,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附着血迹,不与粪便混合,部分患者便后滴血。
2、脓血,粘液血便
也就是说,粪便中既有脓液(粘液),也有血液。脓液(粘液)血便常见于直肠或结肠肿瘤和炎症。常见的疾病如下:
(1)直肠恶变血色较新鲜或暗红,粪便中可有粘液,常与血液、粘液、粪便混合。
(2)随着病程的延长,结肠恶变逐渐出现大便出血,多为含脓或粘液的血便,血色较暗。
(3)溃疡性结肠炎粘液便或脓血便,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痛。
(4)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肠道感染性疾病。
3、黑便
又称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症状之一。
如果出血量少,出血速度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长,排出的粪便为黑色;如果出血量大,在肠内停留时间短,排出的血液为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很快排出时也可以是鲜红色。
4、隐血便
少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的变化,仅在粪便隐血试验中呈阳性,称为隐血粪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发生隐血粪便、常见溃疡、炎症和肿瘤。
粪便隐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肠息肉(恶变)早期粪便隐血呈阳性,定期粪便隐血检测是结直肠肿瘤筛查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