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江西省关于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各区、市卫生委、赣江新区社会发展局、省级医疗机构、省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省级护理协会: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贯彻国家卫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2023〕16号)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护理服务需求,继续提高患者的医疗经验,有效促进护理工作更接近患者、临床和社会。结合实际情况,我省组织制定了《江西省实施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现在发给你,请认真组织实施,一定要取得实效。
附件:进一步完善江西省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江西省卫生委员会 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
2023年7月7日
(信息披露形式:主动披露)
附件
进一步完善江西省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多元化护理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不断提高患者的医疗体验,促进护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制定了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在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护理服务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努力用三年时间开展以“强基础、提高质量、促进发展”为主题的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密切关注新时代卫生“四区四高地”目标,继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继续加强临床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服务,丰富护理内涵,拓展护理领域,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努力为省人民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人员保障,为护理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1.加强护士人力配备。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护理工作量和技术风险要素,医疗机构应科学合理地配置足够的临床护士人力。全院二级及以上医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5.5:1。优先确保临床护理岗位护士配备到位,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稳定临床一线护理队伍,不减少临床一线护士人数。原则上,临床护理岗位护士人数不低于医院护士人数的95%。根据临床护理和辖区居民上门护理服务的需要,有效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护士的人力配备,努力增加基层护理服务的供应。
2.加强专科护士培训。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根据临床学科发展需要,满足临床护理需求,增加专业护士培训规模和范围,分批开展老年护理、儿科护理、康复护理等短缺护理护士培训,促进临床护理专业发展和护理人才培训,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患者医疗效果,促进护理的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新培养的省级专科护士不少于500人。
3.有效减轻护士负担。医疗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放松和减轻临床护士的负担。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护士岗位的需要,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合理安排护士培训,尽量减少重复评估和竞争。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减轻临床护士不必要的写作负担,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完善后勤支持体系,增加辅助服务人员负责病房标本、药品和患者陪同检查,确保临床护理所需的设备设施配备到位,及时维护。静脉药物分配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总务(设备、材料)等部门提供接收和送往病房的服务,减少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使护士能够最大限度地投入临床护理服务。
4.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如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卫生保护、执业安全等。要统筹考虑护士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聘、管理使用等。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教育培训等方面,要完善护士队伍激励机制,优先考虑临床一线护士,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深入临床前线,有效帮助解决护士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他们的工作和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二)巩固临床护理,准确满足群众需求
5.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医疗机构应进一步落实责任制的整体护理服务。每个负责任的护士负责一定数量的病人,每个病人负责相对固定的负责任的护士。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疾病观察、协助治疗、健康指导、人文护理等整体身心护理服务。到2025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责任制整体护理覆盖100%的病房、门诊(急诊)、血液净化中心(室)、非住院部门,如手术(部)室、导管室等。
6.加强巡视观察。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护理检查,临床护士应当按照分级护理指导的原则,加强病人的检查和病情观察。特级护理患者应随时检查。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患者应按要求定期检查,积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状况、肢体周围循环、引流液、手术/检查/用药后反应,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潜在并发症,并给予有效治疗。
7.加强基础护理。医疗机构应当完善分级护理制度,完善基础护理服务标准,加强基础护理质量,按照《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等。扎实做好患者口腔等基础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护理水平、病情和自理能力提供及时必要的医疗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医疗体验。
8.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士应积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语言易于理解、简单、清晰,及时了解和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心理状态,注意患者的需求和不适,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实施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前,应耐心解释,在操作中询问,及时观察,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9.加强人文关怀。医疗机构应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加强护理人文建设,完善人文关怀措施,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护士应提高积极服务和人文关怀意识,在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关心、关心和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提供细心的护理、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增强护理信任,协调医患关系。
10.做好健康指导。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个体差异和健康需求,通过书面、口头、视频等方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营养、运动、康复、并发症预防等健康教育知识。做好患者入院介绍、出院指导、特殊治疗、检查、围手术期间的合作和预防措施。
11.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根据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自理能力、护理水平等因素,医疗机构可以科学合理地在病房聘用适当数量、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人员。建立医疗护理人员准入管理制度,加强培训考核,提高医疗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在医务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医务人员应根据住院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协助提供清洁、饮食、排泄等生活护理服务。严禁医疗护理人员取代医务人员从事出院指导和医疗护理专业技术工作。
12.加强信息技术支持。通过智能医院、智能病房、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以电子病历评级为出发点,加强护理信息化发展,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和5G、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改进和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效率,减轻临床一线护士的工作负荷。通过“互联网”,积极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将院内护理延伸到院外。
(三)提高护理质量,锤炼打造护理模式
13.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医疗机构要以加强“三基三严”为切入点,合理规划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效果评价,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学历护士的学习需求,不断巩固临床护士的基本护理技术,提高护士的临床服务能力和岗位能力。截至2025年,全省三级医院新入职护士比例不低于95%,二级及以上医院比例不低于90%。
14.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网络,到2025年实现地、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全覆盖,延伸至50%以上县。依托省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科学制定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和实施路径,加强省级护理质量监督,促进质量安全改进行动相关指标的实施。医疗机构应开展医疗联合查房和多学科合作,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严格执行分级护理、检查、交接等核心制度;提高并发症早期预警识别能力,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如住院患者跌倒和医院新的压力损伤,确保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15.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以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布局、县医疗社区为载体,发挥大型医疗机构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和驱动作用,通过建立专业护理联合团队、一对一指导、人员培训、远程护理咨询,准确帮助医疗社区(县医疗社区、城市医疗集团)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开展专业护理,帮助基层活动,倡导志愿者服务进入社区,继续推广护理科学,解决附近急需的护理问题,提高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和便利性。
(四)创新服务模式,激发护理活力
开展连续性护理服务。深入学习张金媛延续护理服务精神,打造以张金媛为标杆的延续护理新高地。三级医院和一些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应利用信息手段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护理服务随访系统为有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在线护理咨询、护理随访、家庭护理指导等连续护理服务,解决出院后常规护理、专科护理和专科护理问题。鼓励医疗机构逐步扩大提供连续护理服务的病房比例,降低非计划出院患者的入院率。
17.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依法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积极推进“赣州模式”,加强沟通学习,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培训,防范和控制实践风险,探索价格和支付政策,逐步增加“互联网+护理服务”医疗机构和上门护理服务项目的数量,造福更多人。
18.提高中医护理能力。积极开展辩证护理和中医特色专业护理,规范中医护理人才培训,不断提高中医护理服务质量,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中医护理进一步扩展到基层和家庭,延伸到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领域。
19.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应。支持社会力量基于社区集团、连锁护理中心、护理站等医疗机构,鼓励医疗资源丰富的一、二级医疗机构进入护理机构,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合同服务、巡逻积极提供老年护理服务,增加社区和家庭老年护理服务供应,准确对接老年人多样化、差异化的护理服务需求。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改善护理服务对促进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意义。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统筹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和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各项任务措施。按照统一部署,医疗机构要建立人事、财务、物流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完善护理服务行动专项工作机制,加强保障,明确和有效实施护理服务目标和任务。
(二)及时跟进跟踪评估。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改善护理服务的具体计划,并于7月30日前报我委备案,做好地区具体计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和评价。我委员会将定期跟踪和评估地方政府改善护理服务的实施情况,并及时总结和报告地方政府的进展情况。
(3)创造有利条件。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为实施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创造有利的政策条件。积极协调落实护理服务价格调整相关政策要求,逐步理顺护理服务价格比较关系,体现护士技术劳动价值。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合理确定护士工资水平。
(4)加强宣传和指导。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形式,做好对护理服务政策的解释和舆论指导。充分挖掘和宣传改善护理服务的典型经验,发挥先进的驱动和示范领导作用,营造促进工作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表:年度评估指标
进一步完善江西省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政策解读
一、制定背景
护理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与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期望和要求相比,我省护理事业的发展仍存在不平衡和不足。为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国家卫生医疗发展)〔2023〕《江西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我省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了更贴近患者、临床和社会的护理工作计划。
二、主要内容
工作计划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
(一)总体要求。本工作计划以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于我省新时期卫生“四区四高地”的目标,不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努力在三年内不断加强临床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护理领域,努力为全省人民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主要任务。本工作计划从4个方面提出了19项具体任务和11项评价指标。一是加强人员建设,为护理团队奠定坚实的基础,包括加强护士人力配备,加强专业护士培训,有效减轻护士负担,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二是巩固临床护理,准确满足群众需求,包括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检查观察,加强基础护理,加强患者沟通,加强人文关怀,做好健康指导,加强医疗护理人员标准化管理,加强信息技术支持。三是提高护理质量,锤炼打造护理模式,包括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四是创新服务模式,激发护理活力,包括开展连续护理服务,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提高中医护理能力,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应。
(3)工作要求。工作计划要求各地方和单位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跟踪评价,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宣传指导。
三、其它要求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改善护理服务对促进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意义,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掌握,统筹安排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动态监测和评价方案,同时积极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为实施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创造有利的政策条件。我们委员会将定期跟踪和评估地方政府改善护理服务的行动,及时总结和报告地方政府的进展,挖掘先进的实践和典型的经验,加强宣传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