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院推进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研究项目

   2023-07-13 1030
核心提示:强迫症是精神障碍中的难治性疾病之一,被称为“精神疾病中的癌症”,亦是世界十大致残性疾病之一。近日举行的2023年中国强迫症高峰论坛传来消息:首个采用国产“脑起搏器”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项目已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启动,已有30多名难治性患者接受了这一创新疗法。强迫症在国际报告的研究数据中治疗有效率为40%-60%,但其中只有20%能达到临床治愈。在临床上,强迫症的误诊率仍较高,部分患者会被误诊为精神分

强迫症是精神障碍中的难治性疾病之一,被称为“精神疾病中的癌症”,也是世界十大致残疾病之一。2023年中国强迫症峰会论坛最近报道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启动了第一个使用国内“脑起搏器”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项目,30多名难治性患者接受了这种创新治疗。

在国际报告的研究数据中,强迫症的治疗效率为40%-60%,但只有20%能实现临床治愈。临床上,强迫症的误诊率仍然很高,一些患者会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的个体差异也很大。即使使用心理、药物和神经调节疗法,20%-30%的患者疗效较差,从而发展为难治性强迫症。

“强迫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胡宏毅表示,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需要运用整体观来了解疾病,并采用多学科交叉治疗疾病。他还强调要注意青少年强迫症的预防。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震作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强迫症诊疗中心负责人,回忆起治疗过的最年轻的14岁中学生。“孩子以前成绩很好,但是期末考试前半年生病了,强迫症状很多。他上厕所需要3个小时,总是怕脏,怕伤害别人,怕说不尊重别人的话,所以成绩直线下降。”

面对患者的痛苦,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强迫症研究小组与中国科学院神经研究所和一家创新型企业合作,推动脑深层电刺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研究,希望给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带来曙光。

脑深电刺激,又称“脑起搏器”治疗,是国内首个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脑起搏器”项目,也是国际领先的双靶刺激技术治疗精神疾病的首个大样本临床研究。

该临床试验通过微创手术将直径1.27mm的电极植入大脑目标核团,通过胸部皮下刺激器输出不同参数的刺激信号,达到治疗强迫症的目的。这种双目标电极和刺激芯片突破了现有的技术局限性,是一种靶向电子药物,可以在同一电极上输出不同频率、脉冲宽度和电压的电刺激脉冲。

目前,已有30多名难治性患者接受了治疗。预实验结果表明,60%的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水平,一些早期患者的刺激参数不断下降,症状没有明显反弹,甚至少量患者可以取出电极。医学研究小组表示,他们将长期随访这些患者。

“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为强迫症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思路。”王震说,医生和科学家希望与患者及其家属并肩前进,看到胜利的曙光。

中国强迫症峰会论坛始于2018年,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发起。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心理健康协会、中国神经科学协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强迫症研究联盟、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病学分会强迫症专业委员会主办,由上海市精神健康中心主办。本次论坛吸引了160多名国内外强迫症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本次论坛是疫情过后强迫症诊疗相关领域的专家首次线下聚会。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院长赵敏感叹论坛具有“重新开始”的标志性意义。中国神经科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主席王小平用“合作”、“交流”、“扩大”三个字表达了通过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国内强迫症诊疗水平的愿望。

  作者:唐闻佳 乔颖

  编辑:唐闻佳

编辑:范丽萍

          图片:受访者提供图片

(原标题:上海医院推进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研究项目,应用国内“靶向电子药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