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难治?廖万清院士团队等发文:早期精准诊断是关键

   2023-07-06 830
核心提示: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发于器官移植、血液系统肿瘤、艾滋病等人群,死亡率极高,其诊断和治疗已成为世界性难题。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廖万清院士、潘炜华教授团队从传统诊断技术、分子诊断技术以及AI技术在真菌诊断上的进展等方面,系统性阐述了国内外真菌感染诊断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生物医药领域顶刊《生物医药科学杂志》上,专家呼吁要加强真菌病的早期精准诊断,以提高临床救治

器官移植、血液系统肿瘤、艾滋病等人群中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较高,死亡率极高,其诊断和治疗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廖万清院士、潘伟华教授系统阐述了国内外真菌感染诊断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从传统诊断技术、分子诊断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真菌诊断方面的进展。

在国际生物医学领域的顶级杂志《生物医学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专家呼吁加强对真菌病的早期准确诊断,以提高临床治疗率。

据全球抗真菌行动基金会统计,曲霉菌、隐球菌、念珠菌、肺孢子菌等常见真菌病原体每年感染1490万人,死亡170万人,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

快速、准确、低成本的临床诊断技术对早期精确治疗和抑制病原体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但真菌基因组复杂,培养周期长,细胞壁硬,特别是真菌感染临床诊断工具开发门槛高、周期长,进展滞后。

显微镜检查和菌种培养是传统的真菌诊断方法。真菌种类繁多,需要高级检查医生进行菌种镜检和鉴定。由于相关人才培养难度大、周期长,我国基层医院普遍缺乏相关人才。

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主任潘伟华教授表示,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基层真菌检测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真菌识别人工智能模型。真菌在显微镜和培养基下具有鲜明的特点。通过大量的人工智能培训图形,可以形成良好的识别模型,帮助基层医院的医生进行诊断。长征医院皮肤科团队的医生正在克服这一方向的技术问题。”

G试验、GM试验等血清学检测是真菌感染临床诊断的重要工具,可为临床提供快速用药依据,是传统诊断手段的重要补充,如镜检、培养等。

谈到血清学检测技术,长征医院院士廖万清自豪地表示,中国生物技术企业掌握了关键技术。全国各大医院都使用中国自主开发的产品,产品也销往世界各地。近年来,国内企业也完成了真菌血清学化学发光法检测等新平台的开发;曲霉抗体等新目标也逐渐应用于临床,有助于诊断慢性曲霉和曲霉过敏。”

真菌病分子诊断技术速度快,精度高,是真菌病诊断的“明日之星”。这种技术包括荧光PCR、数字PCR、恒温膨胀、核磁检测、微流控芯片等。

今年3月,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第一份真菌多联合检查荧光PCR注册证书。长征医院皮肤病科第一作者方文杰博士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标志着我国真菌病临床诊断已进入“分子时代”。

要抗击真菌感染,需要临床学科的协同防治。6月11日,《中国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路径专家共识》启动会在上海召开。本共识由廖万清院士发起,邀请国内医学真菌、血液、感染、重症医学、实验室、放射诊断、卫生经济等30多名顶尖专家撰写,结合最新的临床思维检测技术进展,形成中国和国际共识,结果将有效促进侵袭性肺真菌的标准化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晨燕 王根华

编辑:顾军

编辑:范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