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基于药品快速评估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时采购专家共识

   2023-07-03 770
核心提示:随着我国科技的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的推进,我国药品上市和临床应用稳步发展,新型抗肿瘤药物上市数量逐年增加。2018年至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连续5年发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其中的药品数量由2018年的33种升至2022年的103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包括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药物,由于它上市时间短,药品可及性相对较低,临床应用经验缺乏,且药品安全性、有效

随着我国科技的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的推进,我国药品上市和临床应用稳步发展,新型抗肿瘤药物上市数量逐年增加。2018年至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连续5年发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其中的药品数量由2018年的33种升至2022年的103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包括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药物,由于它上市时间短,药品可及性相对较低,临床应用经验缺乏,且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的综合考量数据相对较少,因此其临床采购应用管理存在很多实际困难。

2020年《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因特殊治疗需要,医疗机构确需使用本机构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肿瘤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经本机构抗肿瘤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但没有具体的标准操作程序供各级医疗机构参考。各医疗机构缺乏统一的临时采购流程管理规范,存在形式不统一、流程繁琐、审批时间过长等问题,对临时采购药品的评估方法和审批决策标准不统一,用药后的评估工作也开展不足。

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牵头,长三角的30位药学、临床医学、行政管理和卫生技术评估专家参与,基于加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更专业的应对临床、患者和医疗机构的需求,运用德尔菲法,通过了2轮专家意见调查和4次讨论形成了《长三角基于药品快速评估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时采购专家共识》。

共识从规范抗肿瘤药物管理流程、促进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药品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合理利用卫生资源4个层面出发考虑,形成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时采购的规范化管理流程、快速评估方法和用药后评估方法,为新型抗肿瘤药物临时采购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形成用药全程闭环管理,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和用药安全,规范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

《长三角基于药品快速评估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时采购专家共识》由上海市医院协会临床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发起,苏浙皖三地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委会组织。该共识共同执笔人为我院张剑萍主任药师、杨全军副主任药师、陈娟药师和郭澄主任药师;通讯作者为我院郭澄主任药师。我院狄建忠副院长和常春康主任分别作为医院行政管理专家和临床医学专家担任共识编写专家组成员。该共识2023年6月发表于《中国药业杂志》。后续将加强推广共识使用和意见征询,进一步完善、优化和更新,期待有助于各医疗机构提高肿瘤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合理性;促进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和提高医疗机构的药物治疗管理水平。

下载链接:http://tg.zhongguoyaoye023.com/paperinfo.aspx?id=33660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