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牌+签约!北京城市副中心医产协同创新中心落地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6月25日上午,北京城市副中心医产协同创新中心揭牌典礼暨战略合作集中签约仪式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举行。首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呼文亮,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龚维幂,通州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区长吴孔安,通州区副区长董明慧,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主任林正航,通州区科委主任郭澜涛、副主任潘自欣,通州区卫生健康委主任白玉光,通州区经信局局长耿磊,域内、外31家医药健康企业代表,潞河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及科技工作者代表及我校科技成果转化部相关人员出席仪式。揭牌及签约仪式由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副院长陈学明主持。
仪式现场
“北京城市副中心医产协同创新中心”是在通州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通州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管理委员会及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指导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结合自身优势,积极联合医药健康企业,全力打造的以医产协同为特色的医药健康产业平台。
吴英锋讲话
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院长吴英锋简要介绍了医院的基本情况、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情况及医产协同发展规划。他表示,医产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后,潞河医院将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开通医产协同绿色通道,与域内外医疗机构、医药健康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医疗科研资源共建共享,力争实现更多成果创新与转化,共同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医产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随后,呼文亮、孟景伟、龚维幂、吴孔安、董明慧、林正航、吴英锋共同启动大屏幕,“北京城市副中心医产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揭牌仪式后,吴英锋代表医院与首批战略合作企业理实国际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福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诺思兰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百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林正航讲话
林正航指出,通州区现有医药健康企业220家,2022年总产值达120亿,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优质医疗资源集聚北京城市副中心,医产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也是应有之义。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将联合各委办局,为医企双方提供相应的服务与支持。今年是潞河医院成立145周年,百年老院协同百家医药企业,共建千年之城,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龚维幂讲话
龚维幂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北京市、通州区高度重视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优质临床资源和创新医药企业集聚,医产协同创新中心落地潞河医院,为医院和企业搭建了交流互通的重要平台,形成了政产研学用的协同创新合力。希望中心充分发掘临床科研优势,推动医院与企业双向互动,发挥各方优势,推进更多的自主研发创新药、创新器械、AI医疗成果产出,促进科研成果临床应用转化,更好地支撑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希望中心能够为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释放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创新成果。
呼文亮讲话
呼文亮指出,潞河医院成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后,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发展迅速,受到了医护人员、患者及学生的好评。医院科研氛围浓厚,成果产出逐渐增加,这是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优秀的大学附属医院,必须提升研究水平。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两翼”中的“一翼”,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要做到政教医产研“五位一体”协同发展。希望潞河医院以医产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为新契机,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与创新型医药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创新成果临床应用转化,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王颖发言
都凯发言
战略合作企业代表王颖在发言中表示,临床、教育、科研“三轮驱动”是卓越医院的发展模式,盼望医疗机构与医药企业开展多维、多面、多阶段的立体合作,形成“以医育产、以医撬产、以医招产”的格局,打响北京城市副中心“医产协同发展示范区”品牌。战略合作企业代表都凯表示,未来将借助医产协同创新平台,与潞河医院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合作,将医院的临床资源优势转变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动能,以“解决临床问题、满足患者需求”为核心,推进生命科学领域前沿技术创新突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新的时期赋予潞河医院新的使命。北京城市副中心医产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为成果的转移、转化,概念的验证、孵化,提供了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将努力搭建使用好此平台,推动有能力的医药健康企业释放空间资源、研发资源,与医院及各医疗机构一起,探索共建医企合作临床研究与试验基地。同时,医院也将立足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
将协同创新中心拓展到“北三县”,并吸引更多优秀的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加入其中,共同助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