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揭示白塞病血液蛋白质图谱并发现新标志物

   2023-06-26 570
核心提示:近日,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李永哲研究员团队、风湿免疫科郑文洁主任医师团队联合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于晓波研究员团队,在中科院一区杂志Arthritis & Rheumatology (IF=15.483)发表白塞病相关研究成果。团队首次绘制了白塞病不同表型的蛋白质组学图谱,鉴定并验证了血管受累相关生物标志物,并为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评估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央高水平医院临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李永哲研究员团队、风湿免疫科郑文洁主任医师团队联合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于晓波研究员团队,在中科院一区杂志Arthritis & Rheumatology (IF=15.483)发表白塞病相关研究成果。团队首次绘制了白塞病不同表型的蛋白质组学图谱,鉴定并验证了血管受累相关生物标志物,并为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评估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的支持。


白塞病(BD)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临床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皮肤病变为特征,眼、关节、胃肠道、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均可受累,具有高度异质性。BD不同器官受累表型的分子特征尚不清楚,疾病诊断主要取决于临床症状。目前缺乏可用于临床诊断、病情评估以及区分不同临床表型BD的生物标志物。

基于数据非依赖采集质谱(DIA-MS)和抗体芯片联合构建的深度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平台,研究团队首次对多种表型的BD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了血浆蛋白质组检测,分析了差异蛋白的功能,构建了疾病表型特异性蛋白质图谱,进行了新型候选标志物的验证。

▲BD血浆蛋白质组研究工作流程图

该研究在BD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共发现220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质,比之前文献报道的多十倍。差异表达蛋白可将88.6%的BD患者和95.5%的健康对照区分开来。对差异表达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与BD发病机制相关的不同生物学过程,包括补体激活、伤口愈合、血管生成和白细胞介导的免疫等。

团队比较了同一BD队列中的临床表型分类和蛋白质组亚型分类的结果。首次解析了具有不同临床表型的BD的特征蛋白质组,搜集了已获批准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研究的靶向药的相应靶蛋白及治疗药物,提示可以针对不同BD器官表型的靶蛋白开发个性化治疗。该研究还发现,HABP2(透明质酸结合蛋白2)、TNC(肌腱蛋白C)和SERPINA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3)的表达水平升高,可提示BD的严重程度和血管受损情况,并通过ELISA验证了这三个潜在标志物与BD发展的相关性。

本研究从血浆蛋白质组学特征方面为不同表型的BD发病机制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发现了潜在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对包括血管BD在内的多种表型白塞病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并建立个体化治疗策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