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不断丰富优质服务内涵,坚持做好患者服务工作,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渗透到院前、院中、院后每一个环节,实现预防、治疗及康复一体化的延伸服务,在关注技术提升的同时,也把更多关注点放在完善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满意度上。深度践行“厚德精技 求是创新”的价值使命,打造有温度、有情怀的广州八院患者服务品牌。
微信“小”群:发挥医患沟通“大”能量
患:“医生,想吃水果,但是不知道吃什么才适合我们。”
医:“你看看这篇文章,写的很全面可以参考。”
… …
医:“超重及肥胖者应该参照糖尿病饮食,避免胰岛细胞收到高糖强烈刺激,加重胰岛素抵抗。”
患:“谢谢医生,这么晚在给我们这些胖子发短信。”
医:“在减重中的亲,加油啦!”
每天只要一有空
拿起手机打开患者群
解答患友们的问题
已经成了内分泌科医生们的习惯
沟通
是整个医疗的长期核心
怎样让患者和医生
保持长期稳定的沟通
并形成信任感
让医生了解患者情况
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2019年
内分泌科在科主任韩亚娟的带领下
开始组建患友群
至今已经根据不同的疾病种类
成立了共16个患友群
这些群有针对糖尿病人控糖的
也有针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
还有针对骨质疏松、痛风的
为了服务好群内的2000多名患友,16个群按照主题开展精细化管理,分别由科内不同的医护管理,24小时在线,并备注好每一个患者的基本病情开展指导,病人也可以在病友群里随时找到科室主任、护士长、管床医生等等,病人也可通过主动加医护人员的微信来反映他们的诉求,解决患友的问题。
微信群作为医护人员跟踪随访的有效补充,进一步延伸了医疗服务阵地,促进医患互动延时优质服务的形成。
通过病人信息反馈,医生可全程跟踪随访,对于患者一些常规的用药咨询等,医生能够直接在线指导。
“虽然很多时候都是用碎片化时间去帮助患者解疑答惑,却极大程度上方便了患者。”
在一次对病人的回访中,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蒋慧荣了解到,该患者在院期间的血糖控制良好,可是回到家后尽管胰岛素照打,血糖却一直居高不下,通过详细的了解,才发现患者在注射胰岛素的时候没有将盖子打开,这个小小的细节让蒋医生捕捉到,避免了患者来回的奔波。
“我们会尽可能做到一对一地去与患者建立联系,然后跟踪患者的病情。”
前不久蒋医生接诊了一名外地患者,在精心地治疗下患者病情稳定,但是需要定期复诊,考虑到患者来院不便,蒋医生主动与之建立联系,将患者在院的治疗用药情况一一列明,编辑成文字信息发送给患者,便于患者快速与当地医院的医生对接病情,建立联系。在征得患者同意后,蒋医生将他们拉入患友群中,对于一些共性问题,通过公众号上的科普文章转发来指导患者,不断提高患者们的病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这样的患者微信群并不只有内分泌科有,在血透中心的血透患者微信群中,患者有困难或者疑问,血透中心的医护们不仅同样给予及时解答,更多的是流淌着医护对与患者浓浓的关爱。
每次透析结束后,护士王荃不仅会提醒家属要关注患者的状态,更会在群里对患者的家属仔细交代注意事项。
“我们提出问题不管再晚,他们(医护人员)看到后也会及时回复,即使是在查房看门诊等工作时间,事后也会告知咨询者,并及时给予答复,牺牲了很多工作外的休息时间。”
对于这样的零距离服务
让不少患者感到暖心
医护们真诚平等的沟通交流和敬业态度
也让群友们非常感动
在慢性疾病的长程治疗过程中
药物带来的作用并不是治疗的全部
更多的疗效来自
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理上的支持
通过微信群的互动,既增强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改善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同时医生也能够针对市民关心的健康知识和认识误区,定期分享专业知识、接诊故事、生活提醒、科普视频等,普及正确的生活知识和医疗常识,真正做到预防大于治疗,将健康送到患者身边。
医者仁心,正是广州八院医护人员的悉心、温暖的守护,感动着每一位患者和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