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瓦掩绿树,碧海接蓝天,六月的青岛如诗如画。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行业人士集聚一堂,共赴一场以医学创新为主题的盛会。
6月16日下午,2023第五届中国医学创新峰会在青岛盛大举行。本次会议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海南博鉴医学创新研究院、健康界、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海南博整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青岛大学共同主办,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协办,上海九院、华西医院、中山医院、北医三院、湘雅医院、协和医院、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齐鲁医院等学术主办,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东方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创新中心(EMDIC)承办。
第二届“金如意奖”优选解决方案评选颁奖典礼同期举行。30个“金如意奖”优选解决方案的企业代表依次走上台前,领取这份含金量十足的荣誉。
在颁奖典礼上,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表示:“医疗行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医院和企业的双轮驱动。凭借健康界专业平台的影响力和整合力,可以让更多优秀企业和医疗机构一起受益。健康界将通过精细化运营、数字化工具与系统支撑,让各类医疗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专业价值得以充分展现,精准触达医院决策人和专业用户。”
专业评委保证品质
第二届“金如意奖”优选解决方案评选聚焦“手术室精益管理”,从4月17日启动,至6月16日结束,历时两个月。
本届解决方案共收到80余家企业参选的解决方案,经过50位专家评委的专业评审,评选出30个优选解决方案和10个品质解决方案。
这50位专业评委,大都是来自三甲医院的院长和科主任、护士长,他们既有一线实践经验,又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为获奖解决方案的适用性、专业性、前瞻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组委会收到评委评分表里,除了与评分标准对应的分值,还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评语。榜单上的“专家点评”,即为摘录的部分专家点评内容。一位获奖企业代表得知此事后,在微信群里感慨:“好走心的评审!”
共建院企生态,推动双向奔赴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指引,为推动全国医院在管理、临床领域的能力提升,健康界联合顶尖学术平台,于2022年推出中国医院高质量发展专业促进工程,基于不同专业方向,联合国内外头部标杆医院,开展系列专业促进项目。
医疗行业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医院和企业的双轮驱动。2022年10月,健康界推出院企需求对接平台“医企+”,旨在以多种形式帮助企业展示解决方案及内涵价值,助力精准匹配医院需求,获取高质量合作线索,促进院企诉求的“双向奔赴”。
“中国医院高质量发展专业促进工程——优选解决方案·金如意奖”就是依托“医企+”,展示企业解决方案价值、推动院企合作的方式之一。
作为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品牌,健康界是中国医疗改革、医院管理、医学创新、产业发展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专业内容共创平台、专业项目共建平台、解决方案共选平台、医疗决策人共促平台、医务人员共学平台、产学研医共享平台。截至2023年5月,健康界总用户超过1050万,日访问超百万人次,覆盖医院管理者、科室主任、临床医生、护士、产业人士等。
健康界奖通过“金如意奖”评选,助力“院-企”“企-企”重点实现“生态共建”,让相关解决方案更深入地影响和赋能目标医院。
评委建言
在评选结束后,健康界对部分专家评委进行了采访,专家们对“金如意奖”优选解决方案评选这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对院企生态平台建设充满期待。
受访嘉宾如下(姓名拼音排序):
安晶晶 华西医院手术室执行护士长
黄 昊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信息科主任
黄 虹 华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李 黎 北大国际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沈崇德 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
吴 恒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党办主任
张 翔 大连大学中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Q1. 对于此次健康界“金如意奖”优选解决方案评选,您整体感受如何?
安晶晶:评选主题比较贴合临床实际需要,是医院在流程和管理上比较关注的话题。
黄虹:这个模式非常新颖,能让更多的用户认识企业,也让企业有了展示的机会,对用户和企业的双向奔赴能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沈崇德:评审的内容、形式和组织都挺好的,对方案既有完整性、系统性、客观表述的要求,也有对具体应用的要求。让医院来评价解决方案,可以让医院更好地了解相关产品。
吴恒:健康界举办这样的活动是很好的尝试,给企业一个展示自己产品的平台,给医院提供了一个相对权威的参考标准,有助建立公平向上、积极健康的院企生态,期待今后开展更多的类似评选,为医院企业架起沟通协作的桥梁。
张翔:整体感觉有较强的研究探索性,方案内容、设计合理可行,且有合作案例,具有良好创新性和较重要的建设意义。
Q2. 您如何评价医院和企业的关系,双方应如何协同,以共同推动医院发展和行业进步?
安晶晶:企业和医院的合作,没有既定的规范和标准,双方应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去携手共建。如果能搭建一个第三方平台,更利于医企双方彼此建立信任,互联互通。
黄昊:早布局的厂商积累的经验,会为自己的产品和市场提高,提供更多机会。望大家秉承匠人精神,服务医疗行业。
黄虹:医院和企业的关系,就如同医生和病人,我们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实现医疗更美好的未来。通过医院和企业的良性连接,可以让整个医疗行业起到1+1>2的正向推动作用。
李黎:医院与企业的协同进步,需要双方共同发掘业务需求,解决业务痛点,让产品解决方案能给业务带来实实在在的质量提高、成本降低、收入提升。前提是,医院要提供相应业务场景的验证,企业提供先期开发投入,这样的协作模式是最理想化的。
沈崇德:医院和企业是共生共赢的关系。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信息不对称,企业不了解医院的需求,包括医院的业务应用场景以及行业政策。医院对企业及相关产品也不了解,比如虽然我们在无锡,但可能对本地很多名声在外的企业都不了解,更不要说全国了,因为没有沟通渠道。我们还是在“江湖”上比较活跃的,很多很少出来参会、也不看行业杂志或者刚刚转岗的人员,更是无从知晓。
张翔:医院与企业是医院项目合作友好落地的基础,双方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把项目做好。就像两个人从恋爱到结婚有个磨合到水到渠成的过程……只有一方努力,肯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Q3. 对于健康界在做的推动院企对接、建立院企生态的工作,您有何建议与期待?
安晶晶:初衷很好。头部医院相对比较容易找到需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但二级及以下医院获取资源的机会相对少,但是又有很多需求,因此,健康界建这个平台很有意义。
黄虹:如果有视频展示,关键业务价值量化和关键技术突破,会对彼此的信任、更直观的感受有提升作用。
李黎:这是一件好事情。推动建立一个平台,评选出好的解决方案和案例,推动医院与企业互相对接,为医疗业务提供有力支撑。如果能让医院尤其是好医院参与进来,含金量会更高。
沈崇德:基于医院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媒介平台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企业的产品可以在平台进行展示、推广,医院可以从平台了解信息,双方进行互动。就像医疗设备和药品的临床试验一样,应用系统、建设模式都有需要。医院和企业间要建立多种模式的对接对接,实现合作交流。
从这个意义上讲,健康界搭建这个平台、生态是很有价值的。建议在内容上要有多种形式,有线上的示范项目的评审,有展示、推荐、查询,也有讨论交流的空间;线下也可以进行展示交流,推动合作;在方案申报上,可以由医院推荐,也可以由医院和企业联合申报。
张翔:这项工作很有价值。推动院企合作一直是医院特别是大学附属医院多年来致力于科研、教学工作环节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比如医院与高校之间的医工结合,形成产学研发展机制,对建立良好的生态服务模式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