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由多种机制共同导致心脏的结构及功能异常,其中系统免疫激活及炎症介质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的指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学者研究发现,随着这一比值增加,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心功能越差,院内死亡、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风险越高。
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较高的患者中,高龄、糖尿病、肌钙蛋白、NT-proBNP升高和肌酐等升高的比例也较高。
研究显示,在剔除其他混杂因素干扰后,多因素 Cox分析显示,NLR仍是心衰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这一比值每增加1,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3%,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2%。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这一比值越高,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累积生存率越低。
本研究还表明,NLR预测远期心血管死亡的最佳界值是3.29(AUC=0.630,灵敏度62.6%,特异度 57.9%)。
NLR联合NT-proBNP预测 HFpEF患者心血管死亡的AUC为0.702,灵敏度为65.1%。
NLR目前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预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炎症程度,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和辅助诊断效果。这是因为活化的中性粒细胞会释放多种蛋白质裂解酶,如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和弹性酶,促进组织破坏,影响心功能,会导致更高的NYHA心功能分级和更低 LVEF。
同时据推测,淋巴细胞减少影响患者心功能的潜在机制,包括下调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活化的中性粒细胞促使的神经体液激活和因皮质醇和儿茶酚胺升高引起的淋巴细胞凋亡。
研究纳入因心力衰竭入院治疗的3 608例HFpEF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根据入院NLR水平分为三组:低值组(≤ 2.47)、中值组(NLR 2.48~4.12)和高值组(NLR ≥ 4.13)。
来源:王雨妃, 王传合, 孙志军, 等.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J].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5) : 554-559.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3.0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