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福建省立医院在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亚型进化特征方面取得进展

   2023-06-08 1020
核心提示:近日,福建省立医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共同合作,在Nature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38.1)在线发表“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SARS-CoV-2 Omicron subvariants adapted to the host”高水平论文,该研究分析了新发奥密克戎

近日,福建省立医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共同合作,在Nature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38.1)在线发表“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SARS-CoV-2 Omicron subvariants adapted to the host”高水平论文,该研究分析了新发奥密克戎(Omicron)突变株在进化过程中的感染性、传播性、免疫应答等方面的差异。其中,福建省立医院临床医学实验研究中心唐海军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北京协和医学院秦晓峰研究员、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杜晓红副研究员以及北京协和医学院孟芳博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也同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

唐海军副研究员是我院临床医学实验研究中心2022年引进博士研究生。我院高水平实验平台为高水平的科研产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中心黄毅主任的指导和支持下,该课题相关研究在我院公共实验平台顺利开展,包括关于新发Omicron亚系的感染能力、刺突蛋白的切割、刺突蛋白与受体ACE2的结合亲和力以及抗体的中和反应等。

研究内容概括

目前,新冠病毒(SARS-CoV-2)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肆虐,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新冠病毒在流行过程中不断发生突变,特别是B.1.1.529(Omicron)出现之后,病毒的演变速度明显加快,衍生出多种Omicron亚系。新发Omicron突变株传播能力增强,并增加了人群再次感染病毒的潜在风险。然而,新发Omicron突变株病毒入侵和传播中的进化特征尚不清楚。

本研究借助基于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假病毒系统、膜融合报告系统、天然免疫NF-κB报告基因等多种工具,研究团队深入探究最新出现的多种新冠病毒B.1.1.529(Omicron)突变株亚型,分析它们在刺突蛋白(S)切割、感染力、TMPRSS样蛋白酶激活、入侵途径选择、膜融合动力学特征、S蛋白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激活等方面进化特征。结果显示,相比原始Omicron突变株,新出现的多种Omicron突变株,采用了S蛋白切割、与受体亲和力改变、S蛋白介导的膜融合、S蛋白突变等多种进化策略,进一步增强感染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在普遍接种疫苗的今天,以上多维度生物学特性演变导致SARS-CoV-2多种Omicron突变株亚型仍能广泛传播。该研究为理解SARS-CoV-2进化策略和COVID-19病理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