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23版在第17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正式发布

   2023-06-07 580
核心提示:2023年5月26日,在第十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The 17th Oriental Congress of Cardiology,OCC 2023)上,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合作研发的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23版(Cardiovascular Health Index, CHI 2023)正式发布。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

2023年5月26日,在第十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The 17th Oriental Congress of Cardiology,OCC 2023)上,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合作研发的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23版(Cardiovascular Health Index, CHI 2023)正式发布。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周脉耕副主任、姜莹莹研究员和毛凡助理研究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礼坤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黄恺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滨教授,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执行秘书长曾文明先生和执行副秘书长严婷女士等项目工作组和专家组代表共同启动了CHI 2023发布仪式。之后,姜莹莹研究员代表项目工作组发布了CHI 2023版主要结果,葛均波院士和霍勇教授分别就指数建立的初衷,以及指数未来的发展和利用进行了回顾和展望,黄恺教授和马礼坤教授也分别就湖北省和安徽省过去几年开展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和成效做了会议交流。

本次发布的CHI 2023,仍然从心血管疾病流行情况、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危险因素防控情况、心血管病救治情况和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五大维度、52项指标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进行综合评估。相对于CHI 2021,本次发布主要更新了心血管病救治情况和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两个维度的数据。从结果来看,上海市以81.59分位列全国第一,浙江省、北京市、江苏省、福建省、湖北省分别取得第二到六名。从CHI2017到CHI2023,全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持续向好,总心血管早死概率、PM2.5浓度、盐摄入水平、高血压控制率、胸痛中心建设数量、STEMI患者PCI比例及再灌注治疗比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等多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全国CHI平均得分从2017版的48.06分,升高到了2023版的58.22分,得分持续升高。其中,湖北、四川等省份心血管健康指数得分和排名在过去几年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制定项目于2016年5月26日在第十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正式启动,旨在希望通过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的构建,简单、直观地反映全国及地区人群整体心血管健康状况,了解心血管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找出各个省份在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中的亮点和薄弱环节,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我国居民心血管健康管理,并从政府层面为相关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第十一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CHI 2017首次发布,此后分别于2019年、2021年进行了第二版(CHI 2019)和第三版(CHI 2021)的更新。

作为我国首个专病领域评价区域层面疾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指数,在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四次的数据更新和发布过程中,得到了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和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国家冠心病介入技术质控中心、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等国家层面各相关部门、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也充分利用了慢病中心疾病负担研究、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死因监测、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等现有数据,并有机结合了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等公开数据,是一次多源数据整合的成功实践。未来,希望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能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也期待各级政府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充分利用指数结果,进一步完善心血管疾病防治建设,发现短板,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及卫生政策的制定。同时,心血管健康指数推广应用的成功经验,也希望能够为其他病种防治工作的综合评价提供借鉴,最终共同促进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的实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