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脊柱转移免疫治疗有新策略,中山医院与上大团队研发出新型纳米颗粒

   2024-02-19 1360
核心提示:日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董健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29.4)在线发表研究成果。该团队联合上大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搭载肿瘤代谢调节多肽R7的缺陷态氧化钼纳米颗粒。这种纳米药物通过联合声动力治疗和糖酵解调节作用,成功重塑了免疫抑制微环境,显著增强了肺癌脊柱转移的免疫治疗效果。肺癌作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晚期患者常常面临骨转移的严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东健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先进材料》(影响因子29.4)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该团队与big团队一起设计并制备了一种负载肿瘤代谢调节多肽R7的缺陷型氧化钼纳米颗粒。通过声动力学疗法和糖酵解调控的结合,这种纳米药物成功重塑了免疫抑制微环境,显著增强了肺癌脊柱转移的免疫治疗效果。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晚期患者往往面临骨转移尤其是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严峻挑战。这不仅侵犯人体中轴骨和脊髓,而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直接或间接导致50%-70%患者死亡。尽管近年来免疫疗法在激活人体抗肿瘤免疫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治疗反应有限和肿瘤免疫抑制的微环境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探索更有效的新干预策略成为关键问题。

本研究构建的多功能声动力纳米平台ODM-R可以有效产生活性氧来杀死肿瘤细胞并诱导免疫诱导死亡(ICD)。ODM-R在增强免疫力和缓解免疫抑制方面发挥协同作用,共同逆转免疫抑制肿瘤的微环境。结合PD-L1抗体,可有效抑制脊柱转移瘤的增殖和生长,为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东健教授的团队多年来一直深入研究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是国内首个开展脊柱肿瘤大块切除术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三个椎体以上复发脊柱肿瘤的大块切除,突破了脊柱肿瘤大块切除领域的禁区。这篇文章是该团队发表的另一项创新成果。中山医院东健教授、田波青年研究员和上海大学陈郁教授是本文的共同作者,中山医院陈志阳博士是第一作者。本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技术创新行动计划”的资助。

文:唐

图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唐

责任编辑:范立平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