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真正激活了基层医疗机构,方便了老百姓看病就医。”在海南走了几天,这是基层村医的感受。
近年来,海南实施省三级公立医院下沉帮扶市县医院行动计划,启动基于5G物联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升级工程,打造智慧医疗特色项目,实现优质医疗资源高效有序下沉,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
2023年海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为1503万人次,较2022年增加115万人次,增幅为8.29%...目前,海南越来越多的基层患者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分级诊疗制度正在逐步完善。
上级医院托管
优化技术流程
“给伤口止血,并实时观察病人的情况。”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定安分院消化内分泌科手术室,一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修复手术正在紧张进行。主刀医生林家达冷静指挥各个环节。经过紧急救治,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患者就诊当天,医院紧急安排了手术。但在一年前,定安县无法处理类似的紧急情况,患者必须前往海口接受治疗。这一变化得益于省级三级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
术中,海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王畅全程观摩,并不时给予专业指导。去年3月,王等24名专家来到定安县人民医院帮助医疗资源下沉,成为消化内分泌科的负责人。
海南在三甲医院开展了专家技术帮扶项目,但实施效果不佳。原因是医生需要在完成本院医疗任务的基础上,利用周末时间前往基层医院开展诊断、治疗和手术。“周末经常来基层半天,还要赶回海口做两次手术。”王承认,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教授医疗技能和管理部门,当地的医疗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王导演和我们同吃同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项目。”据了解,托管模式打破了过去“流于表面”的技术帮扶。专家需要全程参与医疗过程和人才团队的培养。科室负责人需要重新整合科室资源,制定发展规划,全面提升诊疗水平。过去,消化内分泌科的业务仅限于胃肠镜检查,从未开展过临床手术项目。在“传帮带”的帮助下,医院将林家达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经过临床学习和锻炼,林家达掌握了穿孔修补、支架植入和内壁下治疗等医疗技术。同时,科室还选派业务骨干到海南省人民医院脱产学习半年,力争为当地培养更多医学人才。
“医疗资源下沉不仅体现在医疗技术上,还体现在医院运营管理能力的提升上。”医疗托管专家团队成员、现任海南省人民医院定安分院院长的吴涛表示,托管以来,医院梳理各部门职责,制定完善医院制度,规范财务审批流程,为医院医疗业务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托管以来,海南省人民医院定安分院手术量和内镜检查量分别增长了40%和28%。
自2023年11月起,海南省16个市县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原则上,三家省级三级公立医院已采取托管形式帮助所在地区的市县综合医院。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通过引进省外优质医疗资源,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了市级医院的服务能力。
打造5G平台
开展远程医疗
一大早,在文昌市东陆镇葫芦村卫生室门前,许多村民正在排队等候就医。屋内配备了治疗床、理疗仪和简易药房等基本医疗设施,小空房间布置得井井有条、简洁明了。
为什么一大早村卫生室就这么忙?“在这里看病不仅方便,还让人放心。”这是在场群众对葫芦村卫生室的一致评价。村医付永泉告诉记者,在这个小诊所里,不仅可以进行基本的身体检查,还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心电图、血糖、尿常规、血脂和胎心监测。
“5G远程诊疗系统激活了基层诊所,让老百姓愿意来村里看病。”一台A4纸大小的智能设备放在傅永泉的办公桌上。它是海南省为全省基层诊所统一配备的多功能一体化医疗终端。具有全科医生培训、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功能,可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便于长期管理和检索。一体机终端的应用是5G技术赋能海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和应急处置的一个缩影。
检查项目的增加也对基层卫生人员的诊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确保第一时间出具检查报告并获得诊疗反馈尤为关键。“心电图已经传送到市医院了。稍等一下。”傅永泉一边点击鼠标一边说。自从几年前手术以来,病人陈华杰需要定期复查。在村卫生室没有诊断能力之前,他需要开车去文昌市人民医院,路上的时间需要两个小时,这还不包括预约挂号、检查和等待的时间,非常不方便。
“疑似危重病例,请注意!”文昌市人民医院心电室正在播报预警通知,基于AI算法的心电自动分析系统已筛选出高危病例。值班医生曾魏翔立即拨通了傅永泉的电话,询问陈华杰的手术情况,经过确认后,他被诊断为陈旧性病变,并在网上出具了报告并发回了葫芦村卫生室。
“村医通过一体机心电设备检查后,如发现异常,可通过5G远程诊疗系统将检查报告发送至镇卫生院。如果无法处理,将报告上报市人民医院诊断,有效激活基层医疗资源,使市县医院和省级医院的诊断能力通过5G技术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处处长李伟华告诉记者,海南省将诊所开展的一批5G远程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为推进基层医疗服务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
免费测量血压,常规心电图7.2元,血糖测量6元...实惠便捷的医疗服务让村卫生室不再只是村民取药的场所,更是村民日常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5G远程诊疗系统的覆盖,让基层群众“看得起病”成为可能。
畅通转介渠道
建立处理系统
海南神州半岛位于万宁市南部,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每年冬天都有1.5万人来这里避寒,这增加了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此外,当地的医疗资源也相对薄弱。如情况紧急,必须由救护车转运至万宁市人民医院进行紧急救治。如何缩短急救人员到达时间,畅通急救绿色通道,成为做好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主要任务。
不久前,家住神州半岛第九医院11号楼的李奶奶拨通了万宁市急救中心的电话。“我觉得胸口特别闷,无法呼吸。”急救中心迅速联系了位于神州半岛上的冬奥镇急救站。七分钟后,急救人员到达家中,对李奶奶进行静态心电图测试并建立静脉通道。
急救人员将李奶奶转移到救护车上。通过5G远程医疗系统,救护车上的实时影像被传输到万宁市人民医院急救指挥大厅的屏幕上。“立即给患者进行基本的生命体征测试,并询问患者现在感觉如何。”万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蔡文强通过大屏幕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车辆的实时位置。“初步判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给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在远程救治的同时,蔡启动了急救绿色通道。3分钟后,心内科主任赶到急诊科急诊室,院区的医护人员早已在门口就位,等待车辆进入。
争分夺秒,救护车到达万宁市人民医院急诊室。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心脏介入治疗,李奶奶终于转危为安,并于术后一周出院。过去,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救护车必须从市人民医院出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专家无法实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在途中进行诊断和治疗。
“利用5G远程诊疗平台,我们共享急诊调度信息数据,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位置信息和现场救治图像进行直播。我们组织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指导船上医护人员开展救治。”万宁市人民医院院长陈松介绍。
胎心监护、眼底筛查、影像学检查、超声波检查...在海南,越来越多的优质专业诊疗项目正借助5G+AI辅助技术下沉到乡镇乡村,应用场景涵盖5G远程诊疗、5G远程监护、5G智慧急救、5G智慧医院等诸多方面。
“通过5G智慧医疗项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有序下沉、向群众延伸,有效提升全省基层医疗诊疗和急救能力,缓解社会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周昌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