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田娟)1月30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王伟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应用靶向成熟B细胞抗原(BCMA)的CAR-T细胞(CT103A)治疗复发难治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同时,王伟团队还结合单细胞测序和免疫活性库,深入阐述了CAR T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在分子机制以及治疗后免疫微环境的重塑。这是继王伟团队用CAR-T成功治疗视神经脊髓炎后,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研究论文“用抗BCMA car t细胞疗法进行反身性抗SRP坏死肌疗法的单细胞分析”也于今天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王伟教授介绍,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是一种与自身抗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多种亚型。邓先生所患的抗SRP抗体阳性的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是难治性和致残程度最高的亚型之一,通常需要高强度、联合和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然而,这些传统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相对有限,且仍有较高的复发风险。
七年半前,18岁的邓先生正在准备高考。突然,他发现四肢无力疼痛,病情急剧恶化。他在同济医院被诊断为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并开始接受各种免疫治疗,但病情仍然反复。邓先生也身患疾病,只能“瘫痪”在床。
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基于基因编辑的细胞治疗方法,即分离提取患者自身的T细胞,在体外对基因进行编辑,并添加CAR靶向特异性抗原作为导航,成为具有靶向杀伤作用的CAR-T细胞。这些CAR-T细胞被输入患者体内后,可以自我扩增并定向清除靶细胞。邓先生患有多种疾病,接受了针对BCMA的CAR-T细胞治疗。靶向BCMA的CAR-T药物已被国家医疗产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CAR-T细胞疗法使邓先生复活了。经过治疗,他的肌肉力量逐渐恢复,能够恢复正常生活。”王伟说。值得一提的是,邓先生本科学习临床医学,但在参加研究生考试时,他后悔了两次考试失败,尤其是在第二次考研笔试通过时。但由于病情复发,他只能躺在病床上接受视频采访,最终遗憾落选。在接受CAR-T治疗后,邓先生的健康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最终成功考研,成为了一名医学研究生。现在他已经接受了近两年的CAR-T治疗。邓先生已经完全康复,停止使用激素和所有免疫抑制药物,实现了无药生活和健康生活。
不仅仅是邓先生,很多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免疫性疾病患者,在B细胞被CAR-T细胞完全清除后一年左右,B细胞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些新的B细胞具有与治疗前完全不同的全新克隆表型,同时患者体内的致病抗体完全消失,实现了可喜的“免疫重塑”。
自身免疫性疾病种类繁多,且易迁延复发,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了极大的疾病负担。同时,由于复杂的病理机制和有限的治疗方法,一些难治性患者甚至最终陷入了无药可医的境地。王伟教授团队利用CAR-T细胞治疗多种复发性、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成功突破,为此类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方案。